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评估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地方政府行政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个人绩效评估和组织绩效评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如何才能适应我国国情并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政府绩效评估是当今信息时代民主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产物。西方社会政府管理集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政策的推行导致政府管理失控、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而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引起的民权运动高涨则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所谓“绩效”,从字面上理解是成绩和效益,对于政府而言,其绩效应该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为中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影响等。由于政府本身公共部门的性质,政府的绩效不应该简单地体现为对于效率的追求,其核心问题应该是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与效果。具体地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它是改善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加强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的措施,体现了服务和社会公众至上的管理理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蕴涵的服务和社会公众至上的管理理念强调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以社会公众为中心、以社会公众的需要为导向;强调地方政府是当地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应增强对社会公众的需求回应,更加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为此,倾听社会公众的声音、按社会公众的要求提供服务、让社会公众做出选择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得以实行。
在价值上,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因此,只有寻求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合理的价值取向,才能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价,应集中在那些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上——不只是当地政府自身的需求,能使当地政府得以维持需求,政策才对当地具有价值,政策才能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当代政府管理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对公共责任和民主参与的强调,使效率、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价值取向。效率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绩效量的要求;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解决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互动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质的要求。这些价值取向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具体通过管理效率、管理能力、公共责任、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等价值判断来体现。
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已经完成了由管理、控制为主的职能到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要直接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由于这些服务往往又是免费的,再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多和提高,迫使地方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一是不断增加地方政府机构与人员,这与小政府大社会,提高行政效率是相背离的;二是再次转变政府角色,使之逐渐由直接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为招标商、推销商、协调者和代理商。进入90年代,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了效益和“顾客满意”,质量被提高到了重要地位。在西方行政管理实践中,“效率优位”被“质量优位”所取代,所以这一时期的评估侧重点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这个时期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各国被普遍接受,其过程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地方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措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下地方政府管理方法的重大革新。尽管它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但它反映了公共行政中注重管理的技能与方法、注重管理结果和发展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持续改革,在变革观念、转变职能、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行为方式的同时,借鉴和引进国际流行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效能,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逐步走上了我国的实践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5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内容也开始逐步深入和细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上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尽快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因此,通过历次机构改革,在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吸收、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将成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处于过渡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很多问题。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估,没有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制度化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政府绩效评估是当今信息时代民主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产物。西方社会政府管理集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政策的推行导致政府管理失控、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而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引起的民权运动高涨则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所谓“绩效”,从字面上理解是成绩和效益,对于政府而言,其绩效应该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为中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影响等。由于政府本身公共部门的性质,政府的绩效不应该简单地体现为对于效率的追求,其核心问题应该是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与效果。具体地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它是改善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加强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的措施,体现了服务和社会公众至上的管理理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蕴涵的服务和社会公众至上的管理理念强调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以社会公众为中心、以社会公众的需要为导向;强调地方政府是当地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应增强对社会公众的需求回应,更加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为此,倾听社会公众的声音、按社会公众的要求提供服务、让社会公众做出选择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得以实行。
在价值上,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因此,只有寻求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合理的价值取向,才能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价,应集中在那些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上——不只是当地政府自身的需求,能使当地政府得以维持需求,政策才对当地具有价值,政策才能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当代政府管理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对公共责任和民主参与的强调,使效率、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价值取向。效率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绩效量的要求;秩序、社会公平和民主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解决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互动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质的要求。这些价值取向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具体通过管理效率、管理能力、公共责任、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等价值判断来体现。
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已经完成了由管理、控制为主的职能到直接提供服务的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要直接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由于这些服务往往又是免费的,再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多和提高,迫使地方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一是不断增加地方政府机构与人员,这与小政府大社会,提高行政效率是相背离的;二是再次转变政府角色,使之逐渐由直接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为招标商、推销商、协调者和代理商。进入90年代,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了效益和“顾客满意”,质量被提高到了重要地位。在西方行政管理实践中,“效率优位”被“质量优位”所取代,所以这一时期的评估侧重点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这个时期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各国被普遍接受,其过程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地方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措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环境下地方政府管理方法的重大革新。尽管它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但它反映了公共行政中注重管理的技能与方法、注重管理结果和发展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持续改革,在变革观念、转变职能、调整组织结构、改革行为方式的同时,借鉴和引进国际流行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效能,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逐步走上了我国的实践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5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内容也开始逐步深入和细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上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尽快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因此,通过历次机构改革,在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吸收、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将成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处于过渡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很多问题。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估,没有制度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制度化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和经常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