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非点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大理洱海作为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近年来富营养化进程加剧,表明洱海已经处于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化转型时期。农药、化肥的使用、牲畜粪便以及生活污染等农村非点源污染构成了大理洱海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研究湖区主要污染源的特征和湖区农民环境意识可为洱海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了造成洱海水质恶化的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类型、污染物产生量及对水体的影响。运用环境经济学和社会学调查方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工具,分析了洱海湖区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支付意愿。
对洱海农村非点源污染的调查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主要农业非点源污染对象——分别是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药、化肥、牲畜粪便以及村落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粪尿。(2)估算出大理市洱海流域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牲畜粪便产生量、年污水产生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得出1996~2006年以来,化肥、农药、牲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粪尿等污染源的产生量。通过对比发现,各污染源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为洱海水质及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对农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分析研究表明:流域的居民意识到洱海及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被污染,并且对生活环境感到不满意。受调查者表现出普遍较高的环境要求和认识,能够分辨出污染源,甚至可以提出所给选项中没有的环境污染源。绝大多数的居民意识到环境保护单靠政府是不可行的。以及居民愿意承担修复环境的部分责任等环境感知方面的结论。根据两份调查问卷支付意愿的统计分析得出,洱海流域的居民愿意为洱海保护支付的金额为55.92元/户·年;受生活垃圾困扰较严重的居民愿意为建垃圾处理场支付的金额为50.52元炉·年。
最后,从政府政策引导、公众主体参与、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