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形成了云南省多种土壤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方式。但随着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现有的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业开发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都将会加剧云南省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而以往研究多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忽略了因土壤自身性质差异带来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本研究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依据云南省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典型剖面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室内分析测试,构建云南省土壤重金属数据库,分析云南省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情况,基于多元统计法初步解析云南省土壤重金属来源,并评估了云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程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样点间重金属含量差异大,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范围分别为:铬:8.72-1564.35mg/kg;铜:2.76-371.19mg/kg;砷:0.81-117.26mg/kg;镉:0.03-9.79mg/kg;汞:0.003-5.94mg/kg;铅:4.30-318.38mg/kg。采样点数据中,除砷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均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但未超过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筛选值或管控值。本研究中得到的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与相关研究数据接近,本研究中采用基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赋值方法得到的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较为可靠。2、通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发现,滇东北区土壤铬、砷、镉、汞含量较高,滇东南区土壤砷、镉、汞含量较高,滇西区土壤铬、砷、镉含量较高,滇西北区土壤铬、砷、汞含量较高,滇西南区土壤砷、铅含量较高,滇中地区土壤铬、铜、砷、镉、汞和铅的含量均较低。3、在云南省各土壤类型中,铬、铜、镉和铅4种重金属的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沼泽土、黄壤、红壤和火山灰土中;汞和砷两种重金属在石灰(岩)土中含量最高;6种重金属在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含量特征不同,其中土壤铬、铜、镉的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草地中,土壤砷、铅的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农地中,土壤汞在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含量差别不大;铬和铜两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滇西北和滇西区,砷、镉、汞和铅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滇东南地区;土壤铬、汞和铅的最低含量均值分别出现在滇东南、滇中、滇西北地区,铜、砷、镉三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滇西南地区最低;全省6个地理区中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海拔和坡度的变化规律较不一致;在云南省各地州中,怒江、迪庆、曲靖、丽江、西双版纳、保山、昆明、文山、红河9个地州均存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情况。4、云南省各土壤重金属间存在着弱-低-中强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各地理区均表现出了铅-砷、镉-铜-铬、铅-镉-汞间的极显著相关,这些元素可能存在相同来源。云南省6个地理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工矿产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共同影响。5、整体来看,云南省土壤存在轻微汞污染,而铬、铜、砷、镉和铅几种重金属在云南省土壤中的污染可忽略;铬、铜、砷和铅几种重金属表现为低潜在生态风险,镉表现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汞表现为中高等潜在生态风险,几种重金属的复合生态风险为中等;云南省土壤重金属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但存在致癌风险,6个地理区中由土壤重金属引起的理论致癌比例为每一百万人中有15-33个,砷元素为云南省土壤重金属非癌症风险和致癌风险贡献最大元素。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情况值得关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较为突出的土壤重金属元素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基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分类建立了云南省土壤重金属数据库,通过分析云南省表层土壤中铬、铜、砷、镉、汞、铅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来源,评估云南省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以及对生态系统、人类的影响程度,为土壤重金属数据空间赋值方法提供新依据,为云南省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对实现全国土壤重金属资源信息更新与共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