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参数系统的动态优化 ——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化工企业必须同时优化各个决策层的所有决策变量来寻找潜在的经济效益,比如设备调度和动态优化等。集成优化已经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混杂参数系统是带有批次操作的连续过程的数学模型,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则是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集成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本文系统地解决了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的四个子问题,即动态建模、最优性条件、数值解法和闭环实现框架。连续过程的优化一般指的是稳态模型操作点的优化,即在满足操作约束的前提下优化操作点使经济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批次操作的重复执行,使得连续过程变得很像批次过程,而且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是独立优化的。本文通过机理分析,考虑定量添加CO助燃剂对CO燃烧的影响,建立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完整动态数学模型,通过灵敏性分析说明了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集成优化的必要性。接下来将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的集成优化问题抽象为混杂参数系统的动态优化问题。混杂参数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混杂系统,它的子系统由状态模型的参数表示。这个参数是批次操作的数学表示。然后给出并证明了该集成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混杂参数极小值原理。与混杂极小值原理不同的是,由于参数空间的连续性使得混杂参数极小值原理只需要给定切换次数,而不需要给定切换序列。另外,因为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需要提供全局信息,所以最优性原理对该问题不成立。虽然得到了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但是由于实际问题太过复杂,实际上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解。本文给出了两种求解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的数值解法。因为批次操作可以由本身参数化,所以第一种方法是自适应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即同时参数化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的方法。虽然该方法较为简单,但是由混杂参数极小值原理可知参数化的过程改变了问题的形式,也改变了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因此通常只能得到次优解。而且不能保证自适应方法得到的最优批次操作解序列逼近实际最优批次操作解。另一方面,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作为一种集成优化问题也具有明显的可分解结构,因此可以用分解算法求解。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要求优化问题的凸性成立才能保证收敛到最优解,但是该条件通常不成立,而本文提出并证明的非凸灵敏性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则只要求问题的可分拟凸性成立。该算法的主要技巧是引入附加变量和附加等式约束,然后得到一致线性的Benders割。此时非凸性就可以由Benders割的直接操作和最优性条件的检验完成,而不用构造代理模型;对于不可行点,需要求解两个不可行子问题以生成新可行点和复杂变量可行域的支撑超平面。另外,该算法的主问题总是线性规划问题且该算法的解中还包含了关于复杂变量的灵敏性信息。此时混杂参数动态优化问题的分解算法可以描述为:首先用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参数化连续操作,然后将批次操作指定为复杂变量,再使用非凸灵敏性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求解。数值最优解是开环且次优的,为了在不确定的实际过程中使用,还必须将其闭环化,因此本文给出了针对两种数值解法的两种实现框架。这两种框架均使用跟踪最优性条件法借助于PID控制器实现最优连续操作解。第一种框架的最优批次操作解直接使用,而第二种框架则根据提供的灵敏性信息做一维线搜索,得到了精度更高的最优批次操作解。相比于框架一,框架二能以较粗糙的网格划分得到与自适应向量参数化方法精度相当甚至更好的解。本文基于这两种框架讨论了催化裂化装置5种操作模式下的经济性能。由此说明了连续操作和批次操作的集成优化能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显著地提高系统的经济性能,且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优化后的连续操作。最后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工作。
其他文献
潜山油气勘探是冀中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迫切需要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论研究来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实践。本论文以冀中坳陷北部河西务反转型斜坡潜山带和南部束鹿继承型斜坡潜山带两个典型潜山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运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静态解剖与动态过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烃源灶规模及演化史,揭示了油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分析
页岩具有独特的组分和微观结构,其弹性性质通常呈现较强的各向异性,这对其地震和声波测井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南方四川盆地的东部及南部地区富有机质的海相页岩目前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该区东南部武隆接龙乡、彭水郁山一带页岩取样,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结果,给出了中国南方海相页岩速度特征、储层矿物特征、弹性特征,依靠理论模型讨论并分析了页岩不同参数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运行监测面临着严峻挑战:复杂的海洋环境、过高的多相流量计安装和维护成本、多种误差对温度和压力仪表测量值的干扰等因素导致生产系统运行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低,制约着海上油气田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反问题研究理论,对海上天然气生产系统开展了过程辨识和软测量研究,建立了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等两类最优估计算法,完善了流动管理系统的软测量功能模
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多采用衰竭式开发,采收率普遍低于30%。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具有低表面张力和高吸附强度等特性,页岩气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具有巨大的潜力。注二氧化碳开采中,页岩纳米孔隙中的甲烷处于与二氧化碳和水分并存的环境。因此,开展甲烷/二氧化碳竞争吸附机理以及水分的影响机制研究可为页岩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以及注二氧化碳开采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分子模拟为主要方法,以实验测试为辅助手段,结合干酪根
干热岩地层通常具有高温、渗透率低、无水或极少含水等特点。为了开采地下高温岩石中赋存的热量,需要通过水力压裂等技术在地层中形成具有一定换热面积和高导流能力的人造热储/大规模裂缝网络,实现注采井之间的采热流体循环,即所谓的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裂缝网络的空间展布对于热储的换热效果和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压裂和注采循环过程中,大量流体的注入导致岩石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地层的应力场与岩石性质发生变化。这种
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是我国能源领域战略决策中的重点,而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这类油藏的核心技术,其压裂后形成的复杂缝网和储层的致密基质构成了非常规储层油气的主要渗流介质。目前,虽然建立了诸多针对这类介质中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但还存在模型维度低不足以刻画缝网立体分布、计算精度低、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渗流模型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立高效高精度且具有广泛渗流模型适应性的三维缝网流动数值模型对于非常规油气
液氮射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破岩手段,在提升深部硬岩地层破岩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揭示液氮射流破岩机理以及探索应用液氮射流进行钻井提速的可行性,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液氮冷却下高温岩石的物性劣化规律、射流流场与传热特征、液氮射流破岩特性以及多场耦合下岩石内应力响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实验测量了液氮冷却下高温岩石的物性变化,揭示了不同岩石的
地热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促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雾霾天气和改善能源战略布局等具有重大意义。传统对井地热系统需完钻两口井来注入与开采工质,且对井与储层接触面积小,沟通裂缝数量有限,注、采井间连通效果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分支井循环二氧化碳开采地热资源的新方法,旨在利用单一主井眼实现取热工质的注入与开采,有望通过分支井眼增加与裂缝、储层的沟通能力,提高
如何有效缩短预热时间,提高蒸汽腔发育速度/质量,合理判断转入生产时机,评价地质力学因素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是当前克拉玛依超稠油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从地质力学角度探讨以上难题的解决方法。前人对克拉玛依油砂剪胀和张性扩容的力学/温度条件、微观变形机理和应力-渗流耦合关系认识不清。本文通过三轴剪切实验、等向压缩-膨胀循环加载实验、电镜扫描实验、渗透率实验等,研究了克拉玛依油
西古尔纳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双重影响,具有储层矿物组成类型多、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成因类型多的特点。本文围绕储层岩石物理相定量化分类、智能化识别和储层参数预测等研究任务,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为数据驱动关键技术,致力于解决地质特征差异定量表征、储层质量差异定量化表征、测井响应差异定量化表征、地震波阻抗差异定量化表征和三维空间下渗透率预测等科学难题,形成适应生物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