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其研究迅速升温。在我国,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表内资产受到严格的指标监管,银行自身为追求盈利,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既规避了表内资产各项监管指标的限制,又获得了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中资金需求过大,特别是房地产等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行业,再加之蓬勃发展的金融创新浪潮,我国影子银行也随之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影子银行在体系、形式、规模等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影响也逐渐加强。同时,影子银行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也需要得到重视。2017年以来银监会颁布了一系列防范银行业风险,整顿银行业乱象的法规,对银行理财、银信合作、委托贷款等业务及监管套利等现象都作出进一步规范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货币政策形成的冲击效应以及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意义重大。鉴于此,本论文计划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最后提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重点论述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特点。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本文首先界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的范围,接着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并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进行系统阐述。第三部分着重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法定准备金率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小节是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中介目标的影响,主要是从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两方面来分析;第三小节主要是讨论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从而为下面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实证分析,由于无法直接获取影子银行的数据,所以本文选取社会融资规模中每月新增加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总量之和的同比增长率作为其代理变量RSB;在货币政策方面,选取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所计提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RD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代理变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代理变量为M2的月度同比增长率RM2和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IR,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取时,考虑到数据频率的统一性,同时参考前人研究文献,所以采用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用RGDP表示,CPI当月同比增长率RCPI作为物价水平的代理变量,运用VAR模型进行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模型最佳滞后阶数及Granger因果检验,然后分别进行模型稳定性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并依此得到相应的经济学解释,验证第三部分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总结实证结论。第五部分是总结和建议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如何防范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剖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在利率方面会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影子银行助力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积聚的风险隐患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等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形成冲击效应,干扰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从而使其调控不及预期,政策效果大大减弱。因此,本文最后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方面,要改善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另一方面,要打造高素质金融监管队伍,同时加强监管机构协调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