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及其演变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and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宋乃至宋以前,写实主义的表达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法。中国古代的画家们一直强调以眼观心察为主要手段,“师法造化”、“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这些都是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提炼出的关于绘画以及审美的经验和理论,画家们以此来表现所见的大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画家对自然的表现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尽可能接近视觉真实的手法,他们相信无论自然或者是自然的神韵是可以被摹写的,这表明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客观态度的普遍性。中国古代的画家们非常尊重自然的真实面貌,不仅如此,当时的画家们还普遍地认为如果不真实地再现自然便不可以表现出造化的神性。历朝历代的画家们深入自然并逐渐摸索出各种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具有写实主义精神的优秀画家和大量的作品,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将写实绘画推向了高峰。但由于绘画材料的局限以及画面背后的文化系统不能将画家引向对自然的物理面貌做进一步观察,中国古代后期的画家们将先人对自然的看法和表现视为必须遵循的教条,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表现自然的笔墨程式,尤其是那些在宫廷或者权贵环境中生活的画家,他们对自然的看法受统治者和体制颂扬与美化的影响并产生教条化的表现方法,导致绘画走向程式化。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儒道释思想不断地融合,画家的思想与感觉逐渐地被引向内心,文人士大夫通过绘画来抒发个人的情怀,绘画是否表现“像”外之“意”成为品位、身份、教养等级的依据。从元代开始,文人画兴起,绘画的主流由写实趋向写意。从此,“水墨写意”的实践和观念逐渐形成标准的中国画形制,进而深深影响到数代中国绘画的历史。一直到清朝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一些中国画家吸取西方写实绘画的因素,开辟出中国画写实主义的新面貌。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战争前后海明威思想变化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从而深入探讨战争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战前,在美国维护正
英国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宗教大变革的时代,处于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伊丽莎白一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登基即位,于1559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