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3-基]乙烷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w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1,2,4-三唑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它能够与过渡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其中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自旋转换功能,在分子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研究新的1,2,4-三唑过渡金属配合物,本文合成了三个4-对甲苯基-5-(2-吡啶基)-3-取代-1,2,4-三唑衍生物,制备和表征了1,2-二[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3-基]乙烷铜(Ⅱ)配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本论文工作分为如下三部分: 1.以2-吡啶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2-二[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3-基]乙烷、3-(4-吡啶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和3-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2.制备了1,2-二[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3-基]乙烷与铜(Ⅱ)离子配合物{[Cu(DMPTE)1/2(μ-Ac)(Ac)]·3H2O}n,分别测定了3-(4-吡啶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DMPTE、[(DMPTE)1/2·CH3OH]及{[Cu(DMPTE)1/2(μ-Ac)(Ac)]·3H2O}n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研究表明,3-(4-吡啶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中的四个芳环(即1,2,4-三唑环、苯环及两个吡啶环)并不共面;DMPTE和[(DMPTE)1/2·CH3OH]中的1,2,4-三唑环、苯环及吡啶环也不共面。 配合物{[Cu(DMPTE)1/2(μ-Ac)(Ac)]·3H2O)n是通过两个乙酸根氧负离子桥联形成的聚合物。配体DMPTE具有对称性,其中两个1,2,4-三唑部分均与不同的Cu(Ⅱ)原子配位。每个铜(Ⅱ)原子中心都是通过两个乙酸根氧负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双核铜(Ⅱ)配合物。每个铜原子均与1个1,2,4-三唑环氮原子、1个吡啶环氮原子、2个桥联乙酸根氧原子及1个非桥联乙酸根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2O3)。 测定了配合物{[Cu4(DMPTE)1/2(μ-Ac)(Ac)]·3H2O)n的变温磁化率(8—300K)和电子光谱。每个铜(Ⅱ)原子中心都是通过两个乙酸根氧负离子桥联形成的双桥双核铜(Ⅱ)配合物。配合物{[Cu(DMPTE)1/2(μ-Ac)(Ac)]·3H2O}n中Cu(Ⅱ)离子间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在电子光谱,700nm附近出现d-d跃迁最大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首先失去结晶水分子,然后发生分解。 3.以3-吡啶甲酸为原料,经氯化、溴化、水解及酯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5-羟基-3-吡啶甲酸甲酯和5-羟基-3-吡啶甲酸乙酯化合物,并用MS、IR、1H-NMR和13C-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与构型偏倚技术(Configurational-bias Monte Carlo CBMC)相结合的方法对烷烃及其混合物在不同分子筛中的吸附进行了模拟,吸附热的计算结果与文
蛋白药物口服直是世界性难题,本研究拟通过从蚕蛹粉中分离某类蛋白,以其作为载药材料,配制新型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口服剂型,为口服蛋白药物的发展打下定的基础。实验中以蚕蛹粉作为载药材料,混合rhGM-CSF药品,口服给药昆明小鼠,灌胃后于15min,40min,60min,120min时间点取血,ELISA结果表明蚕蛹粉与rhGM-CSF混合物的实验组在给药40min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固定式储能系统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使其具备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等优点,然而有必要发明新的电极材料来提高电池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普遍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前景可佳。但是,由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低的导电性,在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氧化物颗粒极易团聚,严重阻碍了其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