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从2009年3月初至12月底,采用人工实地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圈养马来熊的行为进行了全年跟踪记录,对其行为时间分配、行为节律、影响因子分析及运动场区域利用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圈养马来熊行为谱:休息、走动、踱步、乞食、采食、爬树、探寻、擦痒、玩耍、追逐、嗅闻、示警、打斗、爬跨、舔阴、交配和排泄,对相关行为归类,即休息、运动、乞食、刻板、社群和其他行为。其次,按季节收集24h的行为数据,经处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果:1.圈养马来熊24h和昼间的主要行为类型都是休息行为,所占时间分配分别为65.8%和51.27%,其次是运动行为(15.68%和21.59%)、乞食行为(5.7%和8.94%)和刻板行为(5.69%和9.55%),社群行为(2.73%和3.43%)和其他行为(4.39%和5.22%)最少。2.圈养马来熊具有明显的日活动节律,不同季节活动规律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休息行为曲线呈“W”型,马来熊在20:00至凌晨5:00间处于睡眠状态,6:00开始活动量增大,8:00-8:54是马来熊的正常进食和运动的高峰,同时,乞食、社群等行为逐渐增多,乞食行为集中在运动场10:00-16:00游客较多的时段,19:00之后马来熊活动量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睡眠。3.对昼间各季节的行为进行比较,其中运动行为(F=62.748,P<0.001)和社群行为(F=26.041,P<0.001)季节性差异极显著,运动行为在夏季最低(13.96%)秋季最高(43.39%),社群行为春夏季较高而秋冬季较低;刻板行为(F=4.667,P<0.05)差异显著,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7.56%),夏季频率最低(0.69%);休息行为(F=1.857,P>0.05)和乞食行为(F=1.180,P>0.05)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对各季节进行多重分析比较,春夏季间运动行为(P=0.002)和刻板行为(P=0.001)差异显著,都表现出春季高于夏季的特点;秋冬季间各行为无明显差异。4.对采用人工实地观察的春季和夏季昼间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年龄因素对休息、运动、社群、乞食和刻板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别因素对社群行为的影响比较明显。对完全采用红外摄像观察的秋季和冬季24h的行为按室内笼舍和室外运动场进行对比分析,室内的休息行为占整体休息行为曲线的主导地位;运动行为多发生在运动场,刻板行为多集中于室内。5.马来熊对运动场各区域的利用率分别为a区(25.9%)、b区(6.59%)、c区(36.4%)、d区(8.02%)和e区(23.1%)。各行为在各区域的发生率:休息行为多发生在c区(58.98%)和e区(23.31%);运动行为a区发生率为41.49%,其他区域较平均;社群行为常发生在e区(41.97%)和c区(18.84%);乞食行为集中发生在a区(94.17%);刻板行为主要发生在e区(60.23%)和a区(27.60%)。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表明,人为实地观察和红外摄像观察两种实验方式各有优缺点,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有侧重的结合使用;圈养马来熊行为时间分配与自然条件下不同,但与其他圈养动物休息行为为最主要的行为类型,运动行为相对较少相似;行为节律有规律可寻,并受到年龄、性别、圈养环境及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区域利用性及行为在各区域发生率的研究为马来熊的饲养管理及圈养环境的修复和改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