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人们都积极参与到公共管理的活动中来。治理已经不再是政府的单方权威,而是沟通协调后的结果。特别是公民参与到基层公共管理中来,是实现公民权利、承担公民义务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基层公共管理的深层动力,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社会治理的各方面的制度、机制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目前我国的基层公共管理在公民参与方面关注度不够,并且在制度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不足,对于公共管理目的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前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基层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方式进行理论思考、制度完善与途径选择。首先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基层管理组织的特殊性入手,阐述公民参与在基层公共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基层管理部门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其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现阶段公民参与的现状,对公民参与的障碍作多角度原因分析,在对我国基层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公民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提出在现阶段完善基层管理中公民参与方式及制度保障的对策思路。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共管理和公民参与。第二章为公民参与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三个不同历史维度下的公共管理理论中有关公民参与的讨论,同时分析了基层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围、相对于广义公共管理的特殊性,并介绍了基层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内容与方式。第三章为近年国内典型公民参与事件的分析,选取南京“梧桐树”事件、山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典型案例,从公民参与的成功典型、失败案例以及公民参与不积极这三个角度比较分析,得出公民参与程度的不同对公共管理的不同影响。第四章是我国基层管理部门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基层管理公民参与的现状部分包括现实基础(有利条件)及现实障碍(不利条件)。其中,现实基础包括六个方面: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技术基础、社团力量的基础以及媒体力量的基础;而其现实障碍在于经济的障碍、公民自身的障碍、基层管理组织自身的障碍、制度障碍以及网络舆论的障碍等。第五章为国外有关基层公民参与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选取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四国的公民参与作为参考。第六章是文章的核心,论述了我国基层行政管理公民参与的实现途径,包括: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积极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发展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规范公民参与,强化公民参与的风险管理,创新公民参与的方式,公民参与的保障措施七个部分。最后是本文总结,说明全文主要结论并指出文章的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