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而深入的民众动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陕甘宁边区等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乡村动员,形成了对全面抗战的有力支撑。而由于国统区政治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动员呈现出与根据地不同的模式与特征。陕西国统区既地处抗战大后方又临近前线战区,同时还是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外围地区,民众动员工作更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状况,因而对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工作的研究也就更具典型价值和意义。本文即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国统区的乡村动员加以考察,以宏观视野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将乡村动员的研究对象从广大农民阶层扩展到包括国民党基层组织、国民党基层政府与基层军事力量,小知识分子、名流士绅、在乡军人、旧式组织与妇女上层等在内的各阶层及群体,以展现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的存在状态与动员全貌,进而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国统区特殊政治环境中的组织发展与动员规律。按照乡村动员对象及其资源占有状况的不同,本文将中共在陕西国统区的乡村动员划分为“围绕乡村政治权力的动员”、“围绕乡村社会权力的动员”、“围绕农民群众的动员”三个方面,以分别考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对基层政权以及除政权外的乡村社会上层与普通农民群众的动员。本文研究共包括八章内容,分为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该文研究缘起、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梳理本研究所涉及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与不足,并界定“动员”、“国统区”、“陕西国统区”等核心概念。第二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环境条件。主要考察陕西国统区复杂的政治生态,包括“变动的政治环境”、“多元的政治主体”、“复杂的政治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共陕西组织的特殊处境即“全国性局部执政”与“区域性非执政”条件下的组织存在、“合法”与“不合法”并存的组织活动、“非竞争性”与“竞争性”的国共关系加以探讨,并由此分析中共在陕西国统区开展乡村动员的具体条件。第三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主要考察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三个阶段,即全面展开阶段、政策调整阶段、潜伏隐蔽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中央政策、组织发展和动员特征加以分析。第四章:抗战时期中共围绕陕西国统区乡村政治权力的动员。主要考察中共对陕西国统区乡村的国民党基层政府、国民党基层组织、保甲机构及其人员所开展的动员。中共通过对陕西国统区乡村政治权力主体的认识与分析,确定并采取了“外部争取”、“内部渗透”、“合法斗争”三种动员方式,在动员过程中有效应对了国民党的“反动员”和“反渗透”,积累了注重隐蔽和“国民党化”、动员策略的差别化、灵活运用旧式关系等国统区乡村政治权力动员的基本经验。第五章:抗战时期中共围绕陕西国统区乡村社会权力的动员。主要考察中共对陕西国统区乡村政权以外具有权威、声望和影响力的小知识分子、名流士绅、在乡军人、旧式组织及妇女上层等开展的动员。中共通过对陕西国统区乡村社会权力主体的认识与分析,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确定并采取了对各群体的动员策略,并对双方关系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慎重选择动员人员、重视党员面目的“灰色”、注重上下层结合与阶级间合作、注重“地位”的突出作用等国统区乡村社会权力动员的基本经验。第六章:抗战时期中共围绕陕西国统区农民群众的动员。主要考察中共对陕西国统区乡村最广大农民群众所开展的动员。中共在对陕西国统区农民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并采取了农民动员的特殊形式与策略,即“掀起运动”、“宣传教育”、“组织起来”、“借鸡生蛋”与“埋头苦干”等,有效应对了国民党对农民动员领导权的争夺,确立了中共的政治优势地位。由此,形成了组织起来突破集体行动障碍、关注农民切身利益、重视上层工作对农民动员的作用,注意农民保守观念和生活禁忌、采取“迂回”动员方式等国统区农民动员的基本经验。第七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一般规律。主要从抗战形势决定乡村动员的程度与成效、国共关系规制动员的“合法空间”、中共组织力量与动员成效呈正相关关系、秘密工作是动员成功的必要条件等四个方面对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八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西国统区乡村动员的历史影响与现实启示。主要探讨中共在陕西国统区的乡村动员对于争取抗战胜利、对于中共在陕西国统区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影响、对于陕西国统区乡村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对于陕甘宁边区外部环境以及中共革命的最终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至对当前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