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替尼应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_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分子分型,占所有乳腺癌的20-25%。目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为化疗联合抗HER2的大分子靶向治疗,即紫杉类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尽管该治疗方案极大的改善了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因曲妥珠单抗耐药导致复发转移。拉帕替尼和来那替尼均属于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虽然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价格昂贵或不可及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标准二线治疗方案,但因为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因此亟需开发新型的药物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吡咯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口服泛-Erb 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不可逆地与EGFR/HER1,HER2和HER4胞内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抑制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吡咯替尼与大分子单抗类药物相比,具有心脏毒性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好等优点,既往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吡咯替尼在HER2阳性乳腺癌整体人群及脑转移亚组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吡咯替尼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较少,且脑转移患者的相关数据有限。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含吡咯替尼方案进行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并预测与生存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单臂、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9月-2021年6月在河北省19家医院接受吡咯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生存状况,疗效评估状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1)女性患者;(2)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或FISH检测证实为HER2阳性的乳腺癌;(3)晚期乳腺癌患者,包括初治IV期和复发转移患者;(4)使用包含吡咯替尼的方案进行治疗;(5)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1.1,至少有一个可评估病灶。通过电话随访、复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使用IBM SPSS 26.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符合正态分布数值变量资料以平均值及标准差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而分类变量相关的资料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应用Kaplan-M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重要的临床指标如激素受体状态、是否远位转移、是否内脏转移、吡咯替尼是否联合化疗等进行亚组分析,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至随访截止日2021年12月22日,共纳入28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复发转移患者239例,初治IV期患者41例。280例患者有202例(72.1%)患者已停止吡咯替尼治疗,停药原因包括: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证实疾病进展161例(57.5%)、疾病进展死亡23例(8.2%)、不可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3例(1.4%)、其他原因15例(7.3%)。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龄是52岁(25岁-83岁),其中≤45岁者82例(29.3%)、46-60岁者142例(50.7%)、>60岁者56例(20.0%);已绝经者96例(34.3%);激素受体阳性者147例(52.5%);区域复发者74例(26.4%),远位转移者206例(73.6%),内脏转移者175例(62.5%),脑转移者66例(23.6%)。在所有患者中,246例(87.9%)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其中复发转移阶段使用曲妥珠单抗169例(60.4%),其中使用时间≤3个月15例(5.4%),>3个月154例(55%)。复发转移阶段未接受化疗、接受1线化疗、接受2线及以上的化疗患者分别为52例(18.6%)、38例(13.6%)、190例(67.8%)。吡咯替尼+化疗±其他治疗共188例(67.1%),联合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卡培他滨、紫杉类、长春瑞滨、吉西他滨、铂类等,其他药物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阿帕替尼、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吡咯替尼初始使用剂量为400mg者194例(69.3%),<400mg者86例(30.7%)。整体人群的中位PFS为12.8个月(95%CI:11.73-13.93),内脏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12.8个月(95%CI:11.67-14.26),脑转移患者中位PFS为12.5个月,(95%CI:9.73-15.20)。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13.2个月(95%CI:12.03-14.37),吡咯替尼未联合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11.1个月(95%CI:7.98-14.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且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患者进展或死亡风险是不联合化疗患者的0.69倍(95%CI:0.507-0.937)。吡咯替尼初始剂量400mg(足剂量)患者的中位PFS为13.3个月(95%CI:11.96-14.64),剂量<400mg(非足剂量)患者的中位PFS为11.4个月(95%CI:8.49-14.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初始剂量400mg(足剂量)患者的中位PFS为13.9个月(95%CI:9.32-18.48),剂量<400mg(非足剂量)患者的中位PFS为11.6个月(95%CI:1.92-21.35),两者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23)。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腹泻253例(90.1%);≥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主要为腹泻53例(18.9%);未出现不良事件相关的死亡事件。61例(21.8%)患者因为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吡咯替尼剂量下调,下调主要原因为腹泻(13.2%)、恶心呕吐(2.9%),剂量下调后增量患者7例(2.5%)。结论:1.真实世界中吡咯替尼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腹泻是主要不良反应,与既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相似。2.吡咯替尼对于脑转移患者同样具有较好疗效。3.吡咯替尼初始剂量足量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是影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尤为重要,但目前缺乏客观的临床预测模型。本文旨在通过Suidan评分与Fagotti评分对手术满意程度进行一致性比较,评估其可靠性及优劣性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01月至2021年0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妇科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为晚期卵巢癌135例。入院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腹腔镜探查,根据2017年Suidan评分模型及
学位
目的:心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降低的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会使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假性正常化,掩盖心功能障碍。后负荷相关性心脏做功(afterload-related cardiac performance,ACP)是经过SVR矫正的新型心功能指标,较传统指标更能准确反映心功能。本研究旨在探究ACP能
学位
目的:分析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的相关因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的影响,拟为PCOS患者最适宜的启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且应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PCOS患者的实验室结局。根据每个周期Gn启动时的降调节天数、Gn启动日最大的卵泡直径、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无肉眼残留病灶患者和可见肉眼残留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术期情况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等临床数据,探讨残留病灶的大小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并由同一术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共122例,其中术后无肉眼残留病灶的94例为R0组,
学位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肠道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肠道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共255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54例,研究组即转移肠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即肠道转移肿瘤剥除术治疗。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组织学、分期、住院时间、新辅助化疗周期、复发
学位
预处理是木质纤维原料以糖基平台为基础的生物炼制的关键步骤,在对目前常用的稀酸/碱、蒸汽爆破、高温热水、微波、亚临界CO2、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有机溶剂、研磨/粉碎、生物预处理等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酶解发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在生物质原料经预处理联产乙醇和平台化学品的利用情况,最后总结了Aspen Plus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生物质原料
期刊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因其存在高度的肿瘤异质性而预后情况不同。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肿瘤抗原的定量指标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在乳腺癌中发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广泛应用,PD-L1同样也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乳腺癌中TMB与肿瘤免疫相关基因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对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或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在我院住院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为晚期肝癌患者探索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2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并接
学位
目的:惰性淋巴瘤是淋巴瘤中临床病程缓慢,侵袭程度较低的一类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0%。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是第二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可分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淋巴结MZL及脾MZL,其中原发于淋巴结或脾脏以外的边缘区淋巴瘤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学位
目的:收集PIK3CA基因变异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伴随基因变异、临床特征及PD-L1表达,同时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进一步了解PIK3CA基因变异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并行基因检测示PIK3CA基因变异的所有肺癌患者。收集符合入排标准患者的临床信息,部分完善PD-L1表达检测,综合其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