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地区是大珠三角城镇群的核心空间,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繁荣。随着建设用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道路系统的迅速增长,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本研究以珠江口地区为研究区,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监测与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与近岸环境在1960~2015年期间的演变,并深入探究了变化背后的人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一、珠江口湾区建设用地增长了33倍;农用地和林地分布的减少趋势显著;养殖用地的分布面积在1979至1995年期间,从几乎为零增长到648.06平方千米;围垦滩涂在1990年前几乎没有分布。随着填海活动的加强,围垦滩涂的面积有所增长。二、本研究发现,传统分类与回归树方法估测不透水面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低密度不透水面的高估和高密度不透水面的低估。本研究展示了基于精度验证和线性解混方法对分类与回归树模型进行有效优化的方法,提高了估测精度。十年间,广州市番禺区的不透水面显著增长,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三、自1960至2012年,珠江口湾区海岸线由1134.95千米增至1508.02千米,年均增速为7.17 km/a。在围海造田,围海造地活动的影响下,自然岸线的长度大幅下降。四、珠江口湾区的南部是新增陆地最显著的地区,以珠海南部沿海地区、深圳前海地区、广州南沙港区为代表。自1960至2012年,珠江口湾区累计新增陆地面积为878.11平方千米,人类活动是海岸线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五、遥感反演结果显示,北江、东江入海口附近水域水质较好而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水质较差。这种差异性的分布规律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决定的。六、人类活动对近岸环境造成了持久且不可逆的严重威胁,直接导致中山南朗、东莞长安以及深圳宝安ss区域的沿海红树林湿地破坏殆尽。另一方面,2000年采取的各类保护措施使沿海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危局得到了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