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产业部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和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快速发展促成了城市群旅游研究的兴起,城市群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线路开发布局的重要地理单元。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逐渐受到学者重视。合肥市是安徽省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迅速扩容、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增进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联系。本文系统分析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归纳了旅游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总结TOPSIS评价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合肥市为例,评价了2000-2009年合肥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从旅游经济、旅游景区空间和城市品牌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同作用,分析了合肥作为中心地形成江淮城市群旅游的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首先,文献综述对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介绍了文章撰写依据的四个基础理论。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要在六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体现在四个方面,它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等方面。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动态作用下的相互作用,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再次,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评价及阶段分析。总结了合肥市近年来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概况,使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0-2009年合肥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以合肥为中心城市的江淮城市群旅游构建的可能性。首先对江淮城市群内11城市的协调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利用TOPSIS法横向比较,对2000年、2005年、2009年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探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认为城市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政策措施、交通区位是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旅游发展内外部动力、城市发展战略、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着城市旅游与城市的协同发展。从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和城市品牌3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合肥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参照协调水平得分、经济数据等要素,将合肥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旅游与城市各自发展阶段(2001年之前)、城市发展推动旅游发展阶段(2001-2006)和互动阶段(2006-至今),不同阶段特征各异。最后,探讨了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地的角色构建。使用重力模型测量了江淮城市群区内外城市之间旅游经济的联系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中的密度分析、中心性、核心边缘、角色分析等主要模块实现对各城市旅游地在区域内的结构定位、角色分工,分析了江淮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