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CuO/SiO纳米复合材料实验与模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在乙醇-水-SiO2体系中利用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论文首先综述了纳米CuO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是否利用纳米反应器的思路分为传统方法和先进制备技术(主要是微尺度反应技术)。并将微尺度反应技术分为硬约束型和软约束型两大类进行了详细介绍:硬约束型介绍了多孔材料和层状硅酸盐作为纳米反应器的机理、特点和应用;软约束型介绍了反相微乳液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应用。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另一种软约束型微尺度反应技术----吸附相反应技术的机理和特点,并提出了吸附相反应得以进行的两个关键因素:吸附层的形成和反应发生的具体场所。并从吸附和反应两个方面对吸附相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综述,最后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设想和实验思路。 考虑到吸附相反应进行的两个关键因素,针对新的实验体系,作者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初步的选择。利用Cu离子吸附量测定实验、溶剂置换实验以及反应后吸附对比实验验证了吸附层的存在且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XRD分析定性表明有CuO晶体产生,其晶粒大小可以用谢乐公式计算。 针对Cu(AC)2作为吸附前驱体、NaOH为后续反应物的确定体系,作者针对离子吸附过程和后期反应过程分别设计了实验,利用络合滴定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吸附和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1)Cu离子的吸附只能在吸附剂表面和本体相性质差别较大时才能发生;(2)体系中的Cu离子在SiO2表面、吸附水层和乙醇本体相三个区域内有不同的浓度,温度升高会对吸附水层内的Cu离子吸附产生促进作用;(3)随水浓度的提高,Cu离子的吸附量与不完全反应产物的Cu元素相对含量均逐渐升高,这是由于吸附层厚度的增加所致。(4)逐步滴加氢氧化钠反应实验表明,SiO2表面直接吸附的Cu离子反应活性相对最低,氢氧化钠优先在吸附层内进行反应。(5)产物CuO晶粒的大小受到吸附层厚度和其中反应产物的过饱和度的控制。吸附层和吸附层内的因素的有效控制是吸附相反应技术实现的关键所在。 对反应扩散过程和结晶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得到了数值解,对模型的分析表明:(1)氢氧化钠在两相中的扩散是反应扩散过程中的控制步骤,加料速率的改变会影响氢氧化钠的扩散从而影响产物在吸附层内的生成速率;(2)吸附层厚度的改变主要影响了反应产物的吸附层内的浓度;(3)氢氧化钠加料速率的增加和加入量的增加均会使产物晶粒粒径减小,这是单纯由于过饱和度的变化引起的;(4)吸附层厚度的变化会使吸附层内过饱和度和结晶反应器体积同时发生改变,虽然过饱和度的增加会使单位体积的成核速率提高,但是由于结晶器体积的减小使得总晶核数仍有所减少,最终得到的产物晶粒大小与吸附层厚度负相关。论文最后总结了论文工作,并提出了论文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明确了方向。
其他文献
肝移植自1963年由Starzl教授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终末期肝病患者从中获益,其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依据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202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6%和71%。对于我国肝移植受者不同于欧美的重要一点就在于:我国肝癌肝移植受者的占比约为44%,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城市更新实践,城市中心地区存量土地中潜藏的巨大价值在这轮城市更新中被挖掘殆尽,而剩余的低价值空间则由于缺少足够经济回报成为鸡肋。当前对该类空间的更新实践研究较少,本文从该类空间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出发,反思其现实更新困境,并为探索破题路径提供了思路。本文认为该类空间是以土地储备为主要方式的
观察幼儿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少有人是天生的观察者。因此,作为幼儿教师,需要修炼并具备这种技能。幼儿在各个活动区域玩乐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折射出其心理状态,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并记录。由此可见,如何观察和指导是教师观察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师了解、关注幼儿应建构的策略支架。本期独家,围绕教师应如何观察幼儿、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单晶SiC具有优异的热学和电学性能,是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元件材料。为了得到表面无划痕和亚表面损伤的SiC单晶半导体晶片,充分发挥SiC单晶半导体材料的优异性能,以满足各个领域对SiC半导体材料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抛光技术一电化学阳极氧化抛光。以SiC单晶半导体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出发,对SiC单晶电化学阳极氧化抛光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表面改
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在其A环骈合4-氯吲哚环,同时对C-28位进行成酯、酰胺化等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两类共10个新型熊果酸A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等确认。采用MTT法,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所得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HepG2、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熊果酸,尤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MASTERTHESISFORPROFESSIONALDEGREEA201772110623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饥饿胁迫对淡水石首鱼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grunniens)180尾,平均体重为(20.88±0.91)g,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分别在饥饿0、1、4、8、12、24、36、48h及3、4、6、10、14、21、28、42d时采集样本,每个重复随机采集3尾,每个饥饿时间点共
山西是国家确定的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已完成7次连续结算试运行,结果表明,电力现货市场在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促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介绍了首次季度结算试运行的基本情况,基于市场运行结果总结分析了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成效,并提出了长周期试运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生物粘附隶属于界面行为中的一种,它是生物在长期生存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能力。微生物在材料表面吸附主要包括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上述过程通常是在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共价键等作用下完成的。然而生物粘附的存在往往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医疗器械被细菌污染会威胁人类生命、水下设备表面被生物腐蚀会加速损耗、输油管道被生物菌落阻塞会
目的评价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使用对实体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在2018年1月前发表的文献,筛选出所有研究双磷酸盐类药物对实体肿瘤预后的队列研究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制定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以风险比(H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