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秸秆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但是关于其抑藻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深入了解水稻秸秆抑藻机制,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和藻类叶绿素荧光仪(Phyto-PAM)进行了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生长、活性(酯酶活性、膜电位和膜完整性)、光合作用和细胞大小为期15d的监测。结果显示,水稻秸秆浸出液(RiceStrawExtract,RSE)浓度为2.0-10.0g·L-1(干重)时,RSE对藻的抑制效果可长达15d,藻细胞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受暴露时间影响。实验第1d,RSE影响了藻的细胞膜电位、细胞大小和叶绿素荧光强度,暴露7d后,RSE进入细胞溶质,影响了酯酶活性和光合活性,之后藻细胞生理(酯酶活性和光合作用)开始恢复,最终细胞仍保持活性。本文说明水稻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是抑制性的而非致死性的。  研究了RSE对4种蓝藻(有毒和无毒铜绿微囊藻、有毒水华鱼腥藻、鱼害微囊藻)和3种常见绿藻(羊角月牙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生长抑制作用的选择性。RSE浓度为2.0-10.0g·L-1(干重)时,可以显著抑制蓝藻的生长,同时强烈影响了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和细胞大小。有毒水华鱼腥藻、鱼害微囊藻、有毒和无毒铜绿微囊藻的7dEC50分别为1.72、2.21、2.92和5.72g·L-1(干重)。暴露于RSE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有群体形成;而对羊角月牙藻来说,当RSE浓度为1.0-4.0g·L-1(干重)时月牙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强度被抑制,但是当RSE浓度为8.0-10.0g·L-1(干重)时,月牙藻生长被显著促进。可见与绿藻相比,水稻秸秆可以选择性的抑制蓝藻尤其是产毒的蓝藻。  对比灭菌、不灭菌干稻杆的抑藻效果,发现在稻杆抑藻过程中,稻杆产生的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同时存在,其相对大小取决于稻杆的添加量。低浓度添加干稻杆时,微生物的存在能增强稻杆的抑藻效果,但是添加量为高浓度时,稻杆抑藻主要是化学作用,微生物是否存在影响不大。对水稻秸秆上的26种微生物(细菌、真菌)进行了分离和抑藻实验,发现微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直接溶藻,且稻杆显著抑藻的作用不是由特定的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对新鲜稻杆和真菌预处理稻杆抑藻实验前后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水稻秸秆投放后3-5d即可发挥抑藻作用可能是因为其可溶性部分可释放抑藻化感物质,对比水稻秸秆水浸出液和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抑藻效果发现,水滤出液的抑藻效果明显优于有机溶剂粗提物的效果,这也证实水稻秸秆抑藻的物质易溶于水。对比稻杆浸出液不同浸泡时间对其抑藻效果影响发现抑制率由大到效果:浸泡5d>浸泡15d>浸泡30d,说明稻杆的抑藻物质随时间延长并不稳定。
其他文献
延迟焦化装置的水力除焦控制阀是除焦系统的关键设备,负责控制水力除焦作业的不同工作模式.阀体的返厂维修不但费用高,而且周期长,直接影响正常生产,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马铃薯被认为是全世界的五种主粮之一。作为马铃薯的最大生产国家,中国有约七分之一的马铃薯用于淀粉。在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大约有12%-20%的原料被浪费,并主要以废水的形式
一个企业,自从它诞生并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天起,市场风险便相生相伴,如影随形.企业市场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对市场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消除或减弱风险的过程.本
自从1981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Iwahara等发现掺杂Y的钙钛矿型氧化物SrCeO,在一定氢分压下具有优良的质子传导性以来,钙钛矿型氧化物陶瓷电解质在燃料电池、高纯氢气制备,湿度传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都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环保管理等相应工作.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此,本文简要论
学位
国家铁路VR FleetCare子公司和芬兰交通基础设施局V?yl?virasto正在开展一个利用实时数据来提供潜在道岔故障预警的试点项目.rn物联网专家维雷斯实验室的设备正在被用于通过
期刊
非晶碳基薄膜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优异的摩擦学性能等特点使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薄膜的内应力与结合强度问题、环境敏感性问题和韧性差问题等成为非
欧美等国计划着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架起专线,到时,从美国华盛顿到英国伦敦,5000多千米的路程,只需要一个小时,这可能吗?  打造超音速的列车  现在高铁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列车再快也无法快过飞机,因为空气是阻碍物体快速运动的最大的障碍,路面的摩擦阻力随着车速的增大变化并不大,但是空气阻力却会随车速大大增加,当车速达到接近音速时,轻柔的空气对于列车来说就像是致密的空气墙一般,强烈地阻碍着物体的
从1925年苏格兰人贝尔德用电发射图像的成功,到美国无线电公司于1939年第一次推出黑白电视机(Cathode-Ray Tube,CRT),迄今,显示器的发展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目前,显示器正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