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的培养。鉴于道德的本质在于“行”并在《中学德育大纲》等纲领的指引下,目前上海的中学都在转变道德教育方式,不断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方式,以活动为媒介,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在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起着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大多数实施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老师虽了解新课改的目标,但甚少了解中学德育大纲,对学生进行德育所能采用的方式等方面缺乏系统且明确的概念;在德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及自我进行道德发展的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以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检视上海市初中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在班级层面上,从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参与者方面来说,应注重老师素养的提高、正确认识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从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准备阶段方面来说,在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也应适当参与制定德育目标,并在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准备阶段合理分配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任务并且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从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实施阶段方面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有效性,除了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有趣性原则以外,还应遵循“知行皆重”、“灵活多样”、“紧跟实际”的原则,同时可采用互助自我探讨法、案例讨论法、情感陶冶法、角色移情、自我实践法等德育方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从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的评价方面来说,应使评价者多样化、评价标准层次化、评价方式灵活化,并保证评价的合理、公平,注重评价过程的阶段反思、透明化,能区分学生的偶然道德行为和真正道德行为,把动机和效果相结合进行评价。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做好宏观“调控”,做好不同年级之间的德育内容的衔接,使学校成为一个适合学习并学习得很愉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