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我弥留之际》在他的著作中占据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位置。福克纳本人在评论这部小说时,曾说这是他最简单、最容易读的作品,并曾向人们建议读他的小说应从这部作品开始。在该小说中,福克纳首次把故事发生的乡村和小镇设定在约克纳帕塔法和杰弗生,为他之后作品中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奠定了基础。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依然有评论家认为这是福克纳“最复杂、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小说之一”[1],事实上,这部小说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复杂的思想和写作技巧。因此,无论是从作家研究角度,还是从文本研究角度,这部小说都是研究福克纳的一把钥匙,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由于福克纳的小说具有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国内外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一直兴盛不衰,学者们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早期对他的作品多侧重于从作品的结构、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文本细读分析,探究其作为一个典型南方作家,作品中体现的特定时期美国南方文化遗产的特质。而近些年来,对福克纳作品的研究则侧重于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视角来解读,过于强调他小说的现代性和反传统内涵,而且在对其小说文本分析上,也大多选取《喧哗与骚动》和《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而忽略了其另一部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在他作品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颠覆了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我弥留之际》的解读,证明现代主义形式只是这部小说的表现手法,而起根本作用的还是蕴于其中的传统内涵,这种将传统和现代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要素的完美融合形成了福克纳小说的独特的风格。
本文在总结前入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我弥留之际》作为案例,来评析作为一个传统模式下养育出来的文学家,福克纳的世界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的,但正是这种对传统的眷念使得他在小说创作中进行了许多大胆而成功的实验并采用了一系列现代派的技巧,而这并非是否定传统,恰恰是赋予“传统”以新生。正是这种将现代主义形式和传统意识完美融合的探索,表明了福克纳具有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意识”,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蕴。
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综述和此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该研究意义。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福克纳文学探索的背景,既有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情结,也是当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潮流的大环境使然;
第二章主要是从《我弥留之际》的文本中来解读福克纳对传统的一种眷恋,探讨了《我弥留之际》中的体现的传统南方民族特征及其对传统文学模式的承继;
第三章则是解读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中体现的对传统的颠覆,具体表现在小说中对传统文学意识的颠覆以及小说中体现的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第四章主要探讨福克纳如何在《我弥留之际》中将传统的内容与现代手法完美融合,探究福克纳的寻根意识的原因,探讨小说体现的独特艺术风格;
第五章则在之前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福克纳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启示意义,以及对美国本土和中国文学的影响;
论文的结语部分再次探讨了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