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体上,侏罗系油藏局部富集,呈点状分布。为了探索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石油富集规律与控制因素,本文以天赐湾地区延9油层组为例,在整理钻井、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精细划分了地层、刻画了低幅度构造特征、明确了沉积相和储层特征,并通过典型油藏解剖,探讨了石油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沉积旋回,结合测井精细解释,首次将延9油层组分为延91、延921、延922和延923四个小层,各小层在研究区分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由于地震资料难以有效识别规模较小的低幅度构造,论文根据测井资料,采用大比例尺作图方法,精细刻画了研究区各小层的构造发育特征。延9油层组在单斜背景下发育近北西—南东向的4组低幅度鼻状隆起,整体上东南部鼻状构造幅度较大,西北部幅度低。低幅度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层差异压实和区域构造应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研究区延9油层组属于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天然堤和决口扇等四种亚相。砂体的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呈现出河流相砂体的形态。从物性上来看,四个小层均属于中孔中渗储层。研究区位于生油凹陷之外,油藏在平面上呈点状分布,油水关系复杂。石油的分布主要受到构造幅度和储层内部结构变化的控制。石油富集区与低幅度构造凸起区有良好的吻合性,说明低幅度构造对石油富集的控制作用明显。此外,研究区薄砂层和局部物性差异明显、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的厚砂体含油性普遍较好,而物性较好、储层非均质性弱的大套厚砂体含油性较差乃至不含油,表明局部岩性遮挡条件对于远源成藏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物理学原理计算出延9油藏石油聚集的临界油柱高度为4.16~12.48m。采用分布曲线法确定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值分别为15%和9mD,多数油藏位于孔隙度大于15%的区域。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延9油藏中的石油很可能来源于盆地深部的长7烃源岩。烃源岩与储层之间依靠垂向叠置的砂体、裂缝和长1油层组顶部的不整合面沟通。据此,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远离烃源岩油藏的成藏模式,并提出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勘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