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收集了7份杜鹃花科花卉资源,以九仙山野生丁香杜鹃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杜鹃花科花卉的离体再生体系。并以二乔杜鹃试管苗为材料,通过限制生长保存方法研究杜鹃花离体保存,期望为杜鹃花科花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离体种质保存提供科学资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在福建收集的15份杜鹃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两个马银花群体进行群体多态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有:1杜鹃花科花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九仙山野生丁香杜鹃叶片为外植体,分别研究其消毒、愈伤诱导、愈伤诱导不定芽、试管苗增殖、试管苗生根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20s)+0.1%的HgCl2(4 min)+无菌水+0.1%的HgCl2(4 min);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1/4MS+1.0㎎/L TDZ+0.10㎎/LNAA,诱导率达到95.58%;最佳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1/4MS+1.0㎎/L ZT+0.05㎎/L,分化率达到90.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4MS+1.5㎎/L ZT+0.1㎎/L,增值系数达到8.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WPM+NAA1.0+IBA0.05,生根率达到85.1%。2杜鹃花科花卉试管苗离体保存的研究选取二乔杜鹃生长2个月左右试管苗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浓度的琼脂、蔗糖、B9、不同培养基成分及不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6MS培养基中添加50g/L蔗糖与9.5g·L-1琼脂浓度保存效果较好,保存8个月时,存活率为70.6%,在添加B91.5g·L-1后大大延长了保存时间,保存12个月存活率达到70.5%;光照强度对保存没有显著影响。3福建杜鹃花属主要种类遗产多样性ISSR分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5份杜鹃花科花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出的11条ISSR引物总共扩增出83条带,扩增带在6~11条之间,平均产生7.6条扩增带;总共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为68条,多态性比率为82.0%,说明了此15份杜鹃种质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且遗传多样性高,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根据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构建了杜鹃花科花卉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当遗传距离为0.56,15份杜鹃花可分为5大类群:第1类包括马银花、二乔杜鹃品种1、二乔杜鹃品种2、二乔杜鹃品种3、鹿角杜鹃;第2类只有云锦杜鹃,即云锦杜鹃单独成为一类。第3类只有猴头杜鹃,即猴头杜鹃单独成一类;第4类包括毛果杜鹃、丁香杜鹃、黑叶杜鹃、紫薇春杜鹃、鹿角杜鹃、高山杜鹃;第5类为满山红和映山红。当遗传距离为0.59,15份杜鹃花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包括马银花、二乔杜鹃3个品种、鹿角杜鹃、云锦杜鹃.第2类包括毛果杜鹃、黑叶杜鹃、猴头杜鹃、丁香杜鹃、高山杜鹃、紫薇春杜鹃.、溪蚌杜鹃。4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马银花群体的ISSR分析采用ISSR技术对旗山2个马银花群体(东阳湖群体和梅雨潭瀑布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Nei’s指数,两个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为Ht=0.3901,群体间遗传多样性Ht=0.3902,种内遗传多样性Hs=0.3702,基因分化系数为Gst=0.1887,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18.87%,81.13%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2627。两个马银花群体的基因交流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