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观察针刺疗效在中风不同证候特征之间存在的差异,筛选出哪些证候类型对于我们所采用的针刺方案是敏感的,从而使针刺治疗的针对性更强。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选取在我院针灸病房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分为三组,即按照患者入院时所做的DSS证候量表分值,分为痰浊证组30例,血瘀证组30例,阴虚阳亢证组30例。针刺方法采用经过不同试验筛选与临床实践证实的我院特色针灸方法。具体方法:使用体针腹针结合头皮针的规范处方,采用统一的诊断与评价标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除接受一般地入院检查外,还需对其进行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 BI)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针刺疗法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同时采用中医证候辨证量表对其证候进行评价,主要证候类型包括血瘀证、痰浊证、阴虚阳亢证。经过4周的针刺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见附件)后进行第二次评价,12周后进行随访做第三次评价,最后结束实验。最后用Excel软件采集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证型数据经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在此前提下经过针刺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前后,随访后,血瘀证组,痰浊证组,阴虚阳亢证组,MAS评分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BI评分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2三组证型疗前后MAS, BI组间比较P=0.00<0.01,差异显著意义,痰浊证组明显高于血瘀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3三组证型随访后MAS, BI,组间比较P>0.01,差异无显著意义,随访后痰浊证组,血瘀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三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针刺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状况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2综合针法在三个证型中痰浊证组突显优势,本次针刺疗法对辩证属痰浊证型的效果优于血瘀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