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 256层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血管重组技术探究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血管侵犯的生理特点及病灶生长的方式。 资料和方法: 收集 2016.1—2017.1 经我院 256 层 MSCT 及三维血管重组诊断为肝泡型包虫病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病人 120例。术前均行 256 层 MS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数据经三维血管重组,利用容积重现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处理图像,观察各期血管变化及显影情况,并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肝动脉受侵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结合术前 CT 评估、术中大体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析肝内主要血管受侵犯的情况。 结果: 120 例病例中共有 150 个病灶, 22 例位于左半叶肝, 72例右半叶肝,26 例同时跨越左、右半叶肝;实质型 44 例( 36.78%),液化坏死型 32 例( 26.44%) ,混合型 37 例( 31.03%) ,多发结节型 7 例( 5.75%)。病理示肝内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受侵率分别为 34.38%, 31.11%, 22.50%;肝门部受侵 95 例( 79.17%) ,其中第一肝门 53 例( 55.47%) ,第二肝门 8 例( 6.67%) ,第一、二肝门同时受侵 34 例( 28.33%);上述肝门部及诸血管受侵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螺旋 C T 评价受侵分别为 176 支( 36.67%)、127 支( 35.28%)、67 支( 27.92%);与病理对比, MSCT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96%、93.06%、89.58%,一致性检验 Kappa 值分别为:0.868、0.844、0.725。 结论: 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易侵犯肝内静脉系统,具有“嗜静脉血”特点,病灶易侵犯第一肝门,具有向第一、二肝门生长的趋势;MSCT 能够准确地评估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肝内血管受侵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