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开展了[FeFe]氢化酶模型物双硒氮母体的研究,首次利用1,2,4-二硒吡咯烷为前体合成了氮杂丙撑二硒桥[FeFe]氢化酶模型物,并在研究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新颖的单硒二铁羰基簇合物。另外,还考察了[2Fe2Te]氧杂丙撑氢化酶模型物的合成与结构。最后,结合研究组的多年在蝶状铁硫簇合物的基础,开展了含二茂铁基团的二铁二硫六羰基、二铁二硒六羰基和二铁二碲六羰基簇合物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1.本论文共合成了22个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13C-NMR、31P-NMR、77Se-NMR、125Te-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其中15个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解析了它们的单晶分子结构。
2.本论文第二章中描述的是通过(μ-Te)2Fe2(CO)6的双锂化断开Te-Te键,然后再进行缩合反应而合成的首例氧杂丙撑[2Fe2Te]类的氢化酶模型物Fe2[(μ-TeCH2)2O)](CO)6(1)。为了对该母体氢化酶模型物进行修饰,用单膦配体三苯基膦和二苯膦氢、双膦配体1,3-双(二苯基膦)丙烷、环已基异腈等进行末端羰基取代,得到了氢化酶取代模型物Fe2[(μ-TeCH2)2O)](CO)5PPh3(2)、Fe2[(μ-TeCH2)2O)](CO)5PHPh2(3)、Fe2[(μ-TeCH2)2O)](CO)5(CNC6H11)(4)和Fe2[(μ-TeCH2)2O)](CO)5PPh2(CH2)3PPh2[(μ-TeCH2)2O](CO)5Fe2(5)。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解析了化合物1、2、3和5的单晶分子结构。
3.本论文的第三章描述的是首次利用二茂铁双锂盐与Fe3(CO)12反应得到了第十六族含二茂铁基团的蝶状二铁六羰基簇合物Fe2(μ-SC5H5FeC5H5S-μ)(CO)6(6)、Fe2(μ-SeC5H5FeC5H5Se-μ)(CO)6(7)和Fe2(μ-SeC5H5FeC5H5Se-μ)(CO)6(8)。然后利用单膦配体三苯基膦和三甲基膦、双膦配体1,2-双(二苯基膦)乙烷等取代羰基得到了它们的取代衍生物Fe2(μ-SeC5H5FeC5H5Se-μ)(CO)5PPh3(9)、Fe2(μ-SeC5H5FeC5H5Se-μ)(CO)5PPh2CH2CH2PPh2(10)、Fe2(μ-SC5H5FeC5H5S-μ)(CO)5PPh3(11)和Fe2(μ-TeC5H5FeC5H5Te-μ)(CO)5PPh3(12)。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解析了化合物9和10的单晶分子结构。
4.本论文的第四章描述的是首次利用1,2,4-二硒吡咯烷与Fe3(CO)12反应合成了氮杂丙撑二硒桥[FeFe]氢化酶模型物Fe2[(μ-SeCH2)2NC6H4-p-OMe](CO)6(13)。再利用单膦配体三苯基膦和三甲基膦取代它的末端羰基得到了取代衍生物Fe2[(μ-SeCH2)2NC6H4-p-OMe](CO)5PMe3(14)和Fe2[(μ-SeCH2)2NC6H4-p-OMe](CO)5PPh3(15)。本章还描述了新颖的单硒二铁羰基结构的簇合物Fe2[SeCH2NCH2CH2C6H5](CO)6(16)、Fe2[SeCH2NCH2CH2C5H4N](CO)6(17)、Fe2[SeCH2NCH2CH(CH3)C6H5](CO)6(18)和Fe2[SeCH2NCH2CH2C4H3O](CO)6(19)的合成以及在此基础上,试图全面表征中间产物,在引入了二茂铁基团情况下,3,7-(甲胺二茂铁基)-1,5,3,7-二硒氮杂辛烷(20)、4-(甲胺二茂铁基)-1,2,4-二硒吡咯烷(21)和Fe2[SeCH2NCH2CH2C5H5FeC5H5](CO)6(22)的合成。用化合物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解析了化合物13、15、16、17、20和21的单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