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儿童开始被发现。成人开始写作出满足儿童需求的文学作品,现代儿童文学由此进入大众视野。现代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从1920年北洋政府宣布国文教科书改文言文为语体文,到1923年《新学制小学国语纲要》将儿童文学纳入编写要求,国语教科书逐步走上了儿童文学化的道路。到了1929年《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出台,将“能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目标,国语教材儿童文学化这一趋势日渐成熟。在国语教材儿童文学化的过程中,《开明国语课本》有着特殊地位和价值。出版于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和丰子恺共同编写的。这部教材编写于一九三二年,耗时一年,分初小八册,高小四册(1936年编写),一共十二册,有四百来篇课文。叶圣陶曾经说过,这是他在儿童文学方面做过的较大的一件事情。课文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如叶圣陶所言,他是将这国语教材视作儿童文学的创作的,从这个角度讲,《开明国语课本》可视为国语教材儿童文学化的典型代表。本论文将结合史料,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中心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在1929年—1937年这个大背景下,以1929年暂行的课程标准为一个起点,探究儿童文学化在语体文教学中得以规范化的具体过程。梳理在此背景下,还原当年的儿童文学论争的过程,并论述《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发行的情况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梳理《开明国语课本》的编排理念、多元叙事、新文艺腔、拟儿童体书写、“儿童相”塑造等方面的特点。第三章从文化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讨论《开明国语课本》对当今儿童文学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