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所在。只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就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割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籍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人文、地理、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利用价值。现存绝大多数古籍都以纸和丝织品为载体,容易受水火、虫霉、各种污染的损害,再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兵变,古籍的保存与流传始终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把古籍保护比作“和时间赛跑”的事业,说明它是一项长期艰苦、时间紧迫的工作。
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便提供给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有效地利用它,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好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的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古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使命。通过研究,有望帮助人们建立古籍保护意识,有助于古籍保护观念的更新。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团结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保护好、利用好、研究好古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理论上研究古籍保护及古籍专业人员培训的文章非常之少,这对古籍保护及专业人才培训的研究极为不利。因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古籍保护和人才培训的途径和方法。通过D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人才培训的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古籍保护理论,促进古籍的保护方面的研究,加强古籍人才培训。本文在梳理古籍保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D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的实例,着重探讨高校古籍保护与人才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树立古籍保护的新观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古籍的数字化进程:加强对古籍的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古籍再生性保护工作;培养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等。希望这些对策能促进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