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在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平板显示中对蓝光的需求及场发射显示的兴起,纳米ZnO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继GaN之后又一研究热点。通过自组织作用形成的多孔氧化铝具有纳米级的孔径,并且具有尺寸可调等很多优点,因此在制备纳米量级的纤维、纳米棒、金属管、半导体等新型材料上,多孔氧化铝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模板。在最近的工作中,基于多孔氧化铝模板纳米掩膜技术,在硅衬底上成功生长出纳米氧化锌。 本文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方面做了如下研究: (1)在硅基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表征及应用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氧化铝模板的形貌、结构、发光性能,并探讨了氧化电压、电解温度,电解液浓度及电解液种类等对多孔氧化铝模板形貌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二次氧化提高了孔洞分布的均匀性,使得孔在一定的区域内呈现有序六角分布,这种模板可进一步用于硅基纳米器件和纳米结构的制备。 (2)采用高度有序的氧化铝作为模板,结合直流电化学方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规则排列的孔中沉积得到锌的纳米线,再通过高温氧化得到纳米ZnO。分析讨论了ZnO光致发光(PL)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形貌特征和相应性能的变化。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严重危害着人畜健康。布鲁氏菌在宿主体内生存能力极强,在巨噬细胞内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以及防止杀伤的自我保护能力,但其不具有经典的毒力因子且不能引起强烈的先天性免疫,因而给布鲁氏菌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体内诱导基因涉及病原菌在体内的生存和致病过程,本研究对本实验室筛选、鉴
现代社会里,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家庭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普遍使用,不仅严重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有产生爆炸、火灾、使人中毒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隐患。
双极膜是离子交换材料复合形成的膜。它的结构组成通常包括阴离子交换层、阳离子交换层和水解离催化层。在盐溶液中施加反向直流电压,双极膜水解离催化层内的水可加速解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并分别通过两侧离子交换层传递至溶液中,在膜两侧形成酸碱。目前双极膜的应用受限于其较高的价格与应用的能耗。本研究在阳离子交换膜上分别喷涂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中间水解离催化层,戊二醛(GA)交联的聚乙烯亚胺(PEI)为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