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2)分析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及中医证型的评估价值。
方法:(1)将66例AP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治疗7天,观察患者临床总疗效、APACHEⅡ评分、中医症候总积分及腹痛腹胀积分改善程度;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WBC恢复正常时间等以评价临床疗效。
(2)对90例AP患者进行病情轻重程度判定及BISAP评分,分析BISAP评分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通过最佳约登指数判断BISAP评分判断截点。将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分析BISAP评分与中医证型关系及不同证型的严重程度差异。
结果:(1)①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腹痛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APACHE-Ⅱ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P<0.01)。
(2)①随着BISAP评分的增加,AP患者重症发生率明显提高;SAP患者的BISAP分值显著高于MAP患者(P<0.01);②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根据最佳约登指数确定诊断截点为2,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0.90。③不同中医证型的BISAP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两证型比较,除腑实热结证与瘀热互结证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腑实热结证与瘀热互结证患者的BISAP评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和肝胆湿热证(P<0.05)。④90例患者中,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和腑实热结证三型最多,未发现内闭外脱证患者。根据BISAP评分最佳截点2将90例患者区分为MAP和SAP两型。腑实热结证与瘀热互结证发生SAP的可能性更大。(P<0.05)。
结论:(1)清下化瘀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及时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2)BISAP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轻重程度的评估简单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3)BISAP评分系统对中医证型的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临床出现腑实热结证与瘀热互结证时尤其应注意其重症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