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渊源流长的隐逸文化至宋代王朝进入了衰颓期,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文化心态等种种原因致使宋代士人在仕隐夹缝中的焦灼之痛比前代士人的隐逸之情更为复杂苦涩。藉着有宋一代之文体——词体之新式,隐逸词蓬勃兴起,它以独特的艺术韵味委曲细腻地表现出宋代士人复杂的隐逸情怀,吐露出他们在隐逸诗文的“正襟危坐”“庄重静穆”的面孔之外的幽情私绪、难言苦衷。无论在色彩斑斓的词苑文坛还是在积淀深厚的隐逸文学中都堪称一株幽花奇葩,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但在宋词研究中,隐逸词却很少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以期对宋代隐逸词的研究起一抛砖引玉之功。 第一部分 宋代隐逸词产生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 首先通过对隐逸内涵的分析做出本文对“隐逸”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探究隐逸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隐逸文学发展到宋代兴起了一个新品种——隐逸词。对隐逸词产生根源的探讨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两宋特定的政治环境。二、宋代崇隐的社会风气、文人心态、学术思潮。三、隐逸文学传统的影响及词学观念的演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隐逸词展示出从萌露到初绽、怒放直至衰残、凋零的生命历程。因此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呈现出的不同文学风貌,可将隐逸词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萌生期、发展期、始盛期、鼎盛期和衰颓期,并结合词作分别概括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第二部分 隐逸词词心探微 同是写作隐逸题材,因为词人的才能、气质、学养、习染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在对大量隐逸词做词情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隐逸词的词心划分为四类:一、清旷闲放、超逸放达。这是以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人为代表的一类隐逸词,词人皆能以清高超旷的情怀自拔于污浊之世,随缘自任。超旷是这类词的共同品格。二、颓放出世、优游卒岁。词人朱敦儒、向子諲虽曾有过抗战的言行壮举,但最终颓放归隐。而苏庠、杨无咎、周紫芝等人更是一味躲进自己“虚无”的“方舟”中,忘怀世事,消极颓废。“枯木”是对这类隐逸词心最准确的描绘。三、孤愤怨抑、心系尘寰。辛弃疾、陆游、张元干等爱国英雄词人在屡遭厄运后被迫走向云山深处,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词中充溢着挥之不去的社稷之痛,呈现出孤愤的郁结之姿。@四、病翼惊秋、枯形阅世。一群以张炎、周密、王沂孙为代表的遗民词人在历经了丧 家亡国、异族统治、四处飘零的绝望中写下了许多隐逸词,如泣如诉的孤雁之悲使得 这类词凄咽苍凉、触处成愁。此外,本节还附有一些理学家和假隐士的隐逸词。 第三部分 隐逸词的艺术特色 隐逸词有着有别干传统隐逸诗和本色词作的独特艺术魁力。一、在意象、典故方 面,它择取独特的意象并以特定的审美心理给予观照,摄取传统的隐逸典故入词,同 时又进行了新的阐释,使传统的隐逸典故在宋代隐逸词中获得了新的质素。二、在熔 铸意境上,隐逸词既有情景交融之美更有思致潜沉之妙。理性成分潜沉于情景交融的 意境中,使隐逸词具有了理性色彩,审美意蕴丰厚,格调尤为深重。三、从美学风格 看,“虚静”“澄怀”的隐逸心境使得隐逸词人以白描手法将清疏之景进行疏疏朗朗地 组合,以清笔出之却淡远有味。轻扬的运笔,飞动灵活的章法结构,超脱尘世的高蹈 精神共同创造出宋隐逸词集澄淡、空灵、清豪于一身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