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新的理念也随之涌来。其中,“对话”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反思传统的阅读教学,灌输化、程式化、单一化等种种弊端越发难以适应新的变革。因此,本文将“对话”引进阅读教学,试图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规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论文第一部分追溯了对话教学的历史渊源。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学记》到宋代书院制定的学规,无不渗透着对话教学的思想。后来,马丁·布伯、哈贝马斯、巴赫金和戴维·伯姆的理论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话的内涵。本论文就是从这些丰富的思想中提取精华并有所创新。 论文第二部分反思了阅读教学对话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传统的“独白式”阅读教学,实际是一种知识霸权和教师话语霸权下的不平等对话,而阅读教学对话所蕴涵的主体性、非线性、创生性和交往性的特点有利于扭转这种形势。理解和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文学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师生理解文本的偏见或差异性为对话提供了可能,师生、生生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论文第三部分深入细致的分析了阅读教学对话的形态及实施策略。阅读教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文本展开的多重对话活动。其中,师生各自与文本对话是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力图在各自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师生自我的反思性对话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环境逐渐“信息化”的今天,与网络环境的对话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论文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对话状态下语文教师的智慧生成。为了更好的实施阅读教学对话,语文教师在课程观、目标观和评价观等方面都要生成新的智慧,并合理的避免对话的误用,将对话顺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