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盛唐边塞诗的嬗变——以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的描写为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诗经》中的《击鼓》、《伯兮》等开始,中国的战争边塞诗就融入了爱情闺怨的因子,《诗经》、汉乐府等莫不如此。初唐时期,边塞诗歌中多豪迈的英雄歌吟,纯粹的儿女风情诗较少,边塞闺怨诗也多是齐梁文学传统的延续,直到盛唐,边塞闺怨诗才走出宫廷的苑囿。其中“初唐四杰”的作品是边塞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开始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文人情怀。初盛唐边塞诗中的思妇闺怨、征夫游子等内容,也与中晚唐边塞诗中所描写的这一主题颇不相同。笔者以《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为素材,以“闺怨(内)”与“征夫(外)”为视角,浅析这两个因子的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以及它们在初唐和盛唐边塞战争诗歌中的发展变化:边塞闺怨诗中,闺阁思妇从初唐的贵族祈盼式闺怨发展到盛唐多种形象与情感的呈现,特别是出现了平民女子的沉痛呼号,令人悲慨;征夫游子则从初唐边塞诗中的帝王将相,到文学传统中英雄主题的延续,再到“四杰”笔下融入其希望与失望的游侠与游子,再到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封侯报国之士,其间之脉络十分清晰。初盛唐的边塞诗随着这两个因子的交汇变化而嬗变。笔者结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将这一变化纳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力求比较充分地阐释闺阁思妇与征夫游子这两个因子,所展现的初唐与盛唐边塞诗的发展与嬗变。
其他文献
白春坐在办公桌后的转椅上,往后一仰,说:“看起来苍老,挺配得上这个名字吧?”他自嘲“:虽然本人长得寒酸,不得不说媒体工作的操磨使得长相更着急……”2001年,白春研究生毕业
温庭筠作为晚唐诗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温诗的地位与价值不容忽视。温诗异文现象伴随着温诗的产生与流布,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温庭筠诗歌异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
不管在语法著作中,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读本中,对于带兼语的“使”字句与“让”字句的解释相对模糊。一些从业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不少相对实用的方式方法,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
该文在中国城市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上,从青年文化的审美角度,立足文化心态层面,通过分析九十年代晚生代小说中城市青年对现实的态度与对自我的把握这两个基本方面,描述了他们文
在中越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当中,两国文化之间的共同点确实是相当丰富。在古代,中越文学的相同特点来源于越南古代文学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当时越南是属于“中国文化圈”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时代风尚、物质载体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文学的样貌。现代社会网络力量的崛起带来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可以被认定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因为网络这种媒
生命意识是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一般包括生存意识、生命价值意识和死亡意识。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在那个旧的价值体系逐渐被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又未完全建立的大
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一个完整齐备、有固定规则、规范严密的系统,是彝族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完成交际任务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是社会组建人伦网络的基本结点。包含了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长于叙事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它在叙事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可以称作是中国早期叙事文的典范
论文主要分为绪论、五章内容。   绪论主要叙述元四家画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主要研究元四家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章为元四家诗文题跋的考证与整理,尤其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