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育种是水产动物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石斑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获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石斑鱼优质新品种,本研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进行杂交,对杂交的受精过程、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观察和研究,获得了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子一代,并对杂交子一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受精过程的观察以云纹石斑鱼为母本、七带石斑鱼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卵子形态结构以及杂交时精子入卵过程。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的受精过程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无本质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s至3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2.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对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对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h20min完成。根据分别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鱼苗培育至58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4d后开口摄食,为外源性营养,42d±2d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58d±4d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同时,用同一母本(云纹石斑鱼)同批卵与同种雄鱼采集的精子人工授精后获得的受精卵作为对照进行孵化、仔稚幼鱼培育,与杂交子一代进行比较,显示杂交子一代在仔稚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云纹石斑鱼。3.盐度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的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对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4.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形态特征及其与亲本的比较分析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一代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一代在体表条带上同时具有双亲本特征,为两亲本的中间态。对3个群体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杂种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项性状偏向于母本,5项性状偏向于父本,l项与父母本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一代与母本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5.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特征及其与亲本的比较分析在循环水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对10~14月龄阶段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一代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大小依次为杂交子一代>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生长最快,具有明显优势;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大小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云纹石斑鱼增重最大,在10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它2个群体。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子一代次之;变异系数方面,云纹石斑鱼的变异系数最小,性状遗传较稳定。由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得到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子一代在14个月的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