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摆脱不了语言对国家形象的描述与建构,可以说,话语建构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而19世纪的英国因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可作为一个典型的研究范例。每当我们提及这个时期的英国,像“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物质主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总会从脑海中迸发。因此,研究人们对19世纪英国社会认知的建构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话语构建社会的理解。前人对话语建构社会有过诸多研究,且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视角,主要包括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甚至是哲学等。但之前的研究主要以单一理论或少数理论来研究话语建构问题,难以体现话语建构的复杂性,且研究缺乏与历史事件的结合,说服力尚不足。基于此,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从历时的角度出发,以共变理论为基本模型,结合话语权、主体间性和隐喻尝试建立CPIM模型(C代表共变理论,P代表话语权或权力;I代表主体间性;M代表隐喻),以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1780-1950》中131个关键词作为封闭语料库,依据CPIM模型与关键词的具体使用语境(主要来自牛津在线英语词典)对19世纪英国社会建构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以期能够探索在话语的构建下,人们对19世纪英国社会的基本认知。本文首先通过定量的方法,共搜集了131个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词在19世纪的用法将其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科技和其他这7大类。同时,通过定性的方法厘清相关概念及修补各理论不足,本文以共变理论为基本模型,结合话语权、主体间性和隐喻尝试性地建立了CPIM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131个关键词进行了分类探讨,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CPIM模型可以用来揭示话语建构社会的能量来源与其背后的认知机制,进以研究话语建构社会的过程及结果。在CPIM模型下,本文总结出话语建构社会的认知机制及建构过程,即:社会的发展对语言意涵产生新的需求,而统治阶级控制着话语意涵的主流演变方向,体现其利益诉求;被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也会对话语意涵演变进行调整,发挥着加速或改变意涵演变的作用;所有阶级都是通过隐喻的手段进行词义的调整。社会建构是复杂的过程,基于CPIM模型,本文只是以131个关键词探讨人们对19世纪英国社会的基本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