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鳄蜥是濒危物种,对鳄蜥开展与性选择及婚配制度相关的研究可以给鳄蜥的保护以及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为此我们在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我们将繁育池的鳄蜥按照雄性体色或个体大小进行分组,每组两雄两雌,使用闭路电视进行行为录像,同时对实验鳄蜥及野外的一窝幼体进行父权鉴定,并以个体大小、生长率及死亡率等作为幼体适合度的指标。结果表明雄性鳄蜥的体色对序位没有显著影响,个体较大的雄性更有可能成为优势雄性。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雄性与雌性遭遇次数、交配次数以及交配成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优势雄性与雌性遭遇次数及交配次数比弱势雄性多,但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具有较长和较窄的头部且点头频次均值较小的雄性更有可能成功交配。不同体色雄性的求偶行为和攻击行为均无显著差异,雄性求偶行为频次随头部大小增加,弱势雄性求偶行为频次较优势雄性少,求偶时间较短且起始距离较短。雄性对雌性的个体大小及身体状况均不做选择。多父权后代与单父权后代的窝仔重及窝仔数差异不显著,而且多父权后代比单父权后代出生个体小、死亡率高,多父权后代比单父权后代生长得较快但无显著差异。幼体生长率与个体大小无关,越冬前个体大小与出生时无关。出生时头体长较大体重较重的幼体更容易存活。多父权不仅在人工条件下存在在野外的一窝后代中也同样存在。结果表明雄性的体色在鳄蜥中可能不受性选择的作用,而个体大小和头部大小则受到选择。雌性可能倾向于选择优势雄性,但也可能是因为优势雄性能阻止弱势雄性与雌性交配。弱势雄性可能采用偷情的替代交配策略,但由于繁育池较小,弱势雄性很容易受到优势雄性的驱赶,因而交配次数较少。雌性在选择配偶时综合形态特征和求偶行为进行选择,而这两种选择可能是相反的。多重交配不能给雌性带来直接收益,但有可能给雌性带来间接收益;尽管多父权后代死亡率高,出生时个体小,但长期的生长率可能比单父权后代高。此外雌性在交配前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可能通过隐秘的雌性选择,在交配后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雄性,或是避免近交。雄性不做选择可能是因为雄性交配代价不高。在未发现多重交配给雌性带来其他收益之前,我们建议在人工繁育过程中,避免使雌性与多个雄性同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