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12569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具有超疏水性,如荷叶表面、水黾腿部、蝴蝶翅膀等,通过对这些天然超疏水表面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超疏水性的原因是表面具有粗糙的微纳米结构和蜡质层。所以,控制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能有效控制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这为人工制备超疏水涂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根据荷叶超疏水表面的结构特点,采用仿生的方法,以SiO2、TiO2、PU、聚硅氧烷为原料制备分散液,结合组分间的相分离作用和自组装技术,采用喷涂法制备出与荷叶表面粗糙结构相类似的SiO2/PU超疏水涂层、润湿性可转变的TiO2/PU超疏水涂层、二氧化硅/聚硅氧烷透明超疏水涂层。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水滴在涂层表面上的接触角(CA)和滚动角(SA);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的表面结构;用3M610型测试胶带对涂层表面进行剥离实验,观察CA和SA的变化,并对涂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二氧化硅/聚硅氧烷涂层的透光率。对涂层在不同材料上的超疏水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SiO2/PU涂层表面的自清洁性和抗冰冻效果。由SEM照片和接触角测试可知,制备的SiO2/PU涂层表面形貌与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粗糙结构相似,具有超疏水性。涂层中各组分的配比、用量、涂覆工艺对涂层表面的疏水性有较大的影响,当m(SiO2):m(PU)=3:5~4:5,有机硅含量不低于15%时,采用喷涂法制备的涂层表面具有超疏水性,涂层表面接触角为158°,滚动角为3°。通过对不同粒径SiO2制备的SiO2/PU涂层的稳定性分析可知,7nm SiO2制备的涂层粘结强度高,稳定性较好,经测试胶带剥离7次后,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3°,滚动角为9°,仍具有超疏水性。SiO2/PU涂层在多种材料上均有良好超疏水性,且该涂层还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和抗冰冻性能。由SEM照片和接触角测试可知,制备的TiO2/PU涂层表面形貌与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粗糙结构相似,具有超疏水性。涂层中各组分的配比及用量对涂层表面的疏水性有较大的影响,当m(TiO2):m(PU)=3:5~4:5,有机硅含量不低于15%时,涂层表面具有超疏水性,接触角为156°,滚动角为3°。TiO2/PU超疏水涂层粘结强度高,稳定性较好,用测试胶带剥离6次后,涂层表面接触角为151°,滚动角为9°,仍具有超疏水性。且TiO2/PU涂层在多种材料上均具有超疏水性。由于TiO2的光敏特性,在紫外光下照射3~4h后,涂层表面接触角由156°降为3°,由超疏水性表面变为超亲水性表面;然后将该超亲水性表面在黑暗处放置20d,涂层表面又恢复了疏水性,此时接触角为120°。由SEM照片和接触角测试可知,所制备的二氧化硅/聚硅氧烷涂层表面形貌与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粗糙结构相似,且具有超疏水性。二氧化硅/聚硅氧烷涂层的疏水性跟二氧化硅与聚硅氧烷质量比有关。当二氧化硅与聚硅氧烷质量比在1:5~1:6之间时,涂层表面具有超疏水性,接触角为156°,滚动角为4°。在该质量比范围内采用7nm SiO2制备的涂层除了具有超疏水性外,还有较好的透明性,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光率高于75%。二氧化硅/聚硅氧烷超疏水涂层粘结强度高,稳定性较好,用测试胶带剥离5次后,涂层表面接触角仍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仍具有超疏水性。而且,二氧化硅/聚硅氧烷涂层对多种材料均有较好的超疏水性。
其他文献
电解铝槽侧壁砖生产和制备过程中广泛应用酚醛树脂作为低温结合剂,但存在着气口率高,强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SiC耐火材料的低温结合剂,降低
<正>~~
期刊
高介华先生主编“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之《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王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一书,是一本值得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和关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同仁们阅
现如今,世界的能源紧缺问题愈发严峻,对于节能工作而言,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高度的关注。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节能管理工作同样重要,是确保能源得到有效节约的重要方式,是实现
隐喻是长期以来语言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热点。以往传统意义上的隐喻研究基本局限于修辞和文体的研究。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开始从认知的视角来对隐喻进行深入的研究
安全、快捷、轻巧、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配合爬模施工,是较先进的施工方法,被广泛使用。论文简要论述了塔吊配合爬模施工中,利用爬模爬架的空挡,减
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波形梁护栏的损坏状态,提出了高速公路波形梁护栏的外观评价方法和现场检测方法。结合护栏的使用状态以及维护状况评价护栏的再利用价值,给出了基
防渗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舒适度。因此,论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常见位置的渗水漏水现象进行阐述,同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