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发展,精工细作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连史纸是中国古代著名手工竹纸,以其精细洁白、经久不坏的特性成为传统书画、印刷、拓印和字画装裱等方面的高级文化用纸,其制作技艺标志着中国手工竹纸制作的高峰成就,具有相当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其传统制作技艺已经绝迹19年之久,濒临失传。为抢救保护濒危的传统造纸技艺,探究中国高级竹纸的制作工艺并为我国纸质文物的保护寻求优良的修复材料,本文对日本所藏清代连史纸调查文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江西铅山、福建连城、邵武、光泽等地的连史纸原产地进行了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江西铅山、福建连城在过去26年中经不同工艺生产的3种连史纸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比福建毛边纸、浙江元书纸和安徽宣纸等,在干热加速老化试验(105℃恒温,40天)后,通过纸张白度、强度(耐折度、抗张强度和撕裂度)、pH值测定,比较了上述几种手工纸的耐久性能,重点探讨连史纸制作技艺与纸张耐久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传统连史纸制作技艺中独具特色的多次弱碱蒸煮和天然漂白工艺对于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有较大作用,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关键工艺环节。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老连史纸在老化后白度、强度保留率较高,pH值呈弱碱性,耐久性总体上优于现代化工艺制作的新连史纸和安徽新净皮宣。基于以上综合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去粗取精”的传统工艺技术保护原则,认为传统连史纸制作技艺中的多次弱碱蒸煮和天然漂白工艺是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关键工艺环节,应该依据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原则进行复原,其他次要环节可以在不改变纸张性能的前提下依据“节能高效”原则进行技术改进。此后,文章对工艺技术的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并从技艺传承人、原产地物质遗产保存、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面对连史纸制作技艺提出了综合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