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盆地原型分析TSM工作程式的指导下,从成盆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变形特征、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出发,采用系统的地质分析与野外露头、钻井岩芯、地球物理解释等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下扬子中古生代海相原型盆地的演化序列特征、改造作用和残留地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
下扬子区晚震旦世以来海相原型盆地的分析与解剖表明其经历了:(1)晚震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2)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第一期前陆盆地;(3)中石炭世—中三叠世早期,被动大陆边缘。其中,晚震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特征为:a、景德镇—湖州一线分布有北北东向的硅质碎屑沉积物序列,b、该时期下扬子分布有两大碳酸盐岩台地区,c、同生断裂发育;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前陆盆地的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特征为:具有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凹陷带、前缘隆起带和隆外凹陷带这四个部分和以浙西上奥陶统为代表的浊流沉积以及以泥盆系五通组为代表的磨拉石沉积;中石炭世—中三叠世早期被动大陆边缘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分布特征为:a、在Ⅲ、Ⅳ区广泛分布有硅质碎屑沉积物序列,b、在Ⅰ、Ⅲ、Ⅳ区碳酸盐岩沉积夹杂有碎屑岩沉积,而Ⅱ区为纯灰岩区,c、苏浙皖的广大地区覆盖有龙潭组的三角洲沉积。
下扬子区盆地叠加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三叠世晚期以来海相原型盆地又经历了:(4)中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第二期前陆盆地;(5)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6)晚白垩世—渐新世,断坳复合型伸展盆地;(7)晚渐新世以来,反转盆地。由于这四个阶段的叠加和改造作用,导致下扬子区海相残留地层分布具有以下特征:a、晚震旦世—中奥陶世残留地层中心主要位于石台—无锡、诸暨—常山、勿南沙以北等地区,最大残留厚度>1600m;b、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残留地层中心主要位于太平—淳安、安吉、勿南沙以北等地区,最大残留厚度>3600m;c、中石炭世—中三叠世早期残留地层中心零星分布在乐平、铜陵、句容、泰兴、勿南沙以北等地区,最大残留厚度>1200m。
由此,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方向应从叠加改造相对薄弱的地区寻找油气二次创业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