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隧道中倾听与对话——论新历史主义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冲击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发展的坐标轴上,历史的纬度和文学的视野历来休戚相关。“文学”和“历史”总是在文学创作和文论建设的各个时段产生着不同的恩怨和纠结。从19世纪的历史主义思潮(传统历史主义或旧历史主义),20世纪初的反历史主义思潮(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再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在穿越历史隧道时的种种际遇,使新历史主义成为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话题。 本着呈现其真实面貌和原汁原味的宗旨,在我国,关于新历史主义的很多著作皆为译介性质的论文集,或被作为某种理论现象加以综述。这为研究新历史主义的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明晰的背景。虽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新历史主义的个别问题已经探讨得十分深入细致,在宏观把握上也正力图触及其理论全貌,但对于新历史主义的若干核心问题仍然缺乏有针对性地深层阐发。本文将着重从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操作的层面,从新历史主义的宏大理论中撷取最有价值的学术热点,力求从研究对象、学术品格、批评实践等重要问题上纵深挖掘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深意,从而对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论批评作出思考和建议。 全文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引言:行走于历史的隧道二,新历史主义的学术兴奋点三,新历史主义的叛逆气质四,新历史主义在我国的操作实践五,结语:足音永不消逝 在引言里,本文从对历史的思考锲入,梳理性地阐述了新历史主义的兴起、新历史主义与传统历史主义或者叫做旧历史主义的比较、以及新历史主义对我国文学创作、批评应该起到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将问题铺展开来。 第二部分则紧扣新历史主义理论本身,从新历史主义思潮中撷取极具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的理论支撑点。分别论述了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新历史主义对待文化的“边缘化”策略,以及新历史主义文本在“人”的叙述过程中的突围。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新历史主义的学术品格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启示,揭示了它的叛逆精神之后隐藏的理论钙质和创新血性。它对历史和文学的双重冒险,实际上正是它实现价值重建的愿望:历史在文学中的回归,文学对人性的观照。 第四部分主要从我国文学“创作”和“批评”两个方面入手,相互结合并论证新历史主义对我国文论建设的积极影响,说明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促成一种文论观的成熟,并分析了新历史主义可能会造成的负面效应。 第五部分总结了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价值及其对我国文学创作与文论批评的启发,展望了诗学与政治学、文化与个体、古代与当代等多方面因素在历史的大场地中积极对话的局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以论述休谟对审美愉快的诠释为主线,同时比较西方美学中各种审美愉快理论的得与失,历史地评价休谟在西方近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休谟的“人性”概
论文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位作家文学活动的共性诸如充满生命质感、浓厚的乡土情结、关注弱势群体的底层立场、平民立场、文化乌托邦的相似想象、相近的读者观等进行了归
扩频数字微波系统是当今通信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讨论了扩频数字微波系统的构成,重点介绍了中频以下部分的一种实现方案。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唤醒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西方文化巨大的辐射下,实验探索小说作家(先锋作家)借鉴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变了对小说本身的理解。他们推崇外来文化,甘当西方文化的
本文的绪论部分展示类书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强调其重要的文化史地位;论述传统类书研究与现代类书研究的不同特点;综述唐代类书的研究史,说明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女性哥特"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76年——在《文学妇女》中,英国女性主义文论家艾伦·摩厄斯将"18世纪以来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定义为"女性哥特".身为女性就能创作出女性
该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比较法,通过对《世说新语》与《孟子》两书中的语气副词进行比较,并佐以该历史时期内他书例证,可以纵观语气副词的发展脉络,可以总结其继承、发展方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接入网的标准化进展,技术发展方向,接入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在接入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我国接入网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作为印度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作品之一,《沙恭达罗》在世界广为传颂,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这主要得力于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