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染色体3p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及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一院长海医院行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共43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与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留取组织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细胞,应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对40例乳腺癌组织进行4个微卫星位点的LOH检测,对IDC与DCIS中各微卫星位点的LOH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CD34、ER、PR和Her2在40例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LOH与VEGF、MVD及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各位点LOH情况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关系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采用秩相关来描述LOH与血管生成间相关的程度与方向。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40例乳腺癌患者中D3S1295杂合性缺失率为37.5%(15/40),D3S1038杂合性缺失率为25%(8/40),D3S1581杂合性缺失率为17.5%(7/40),D3S3118杂合性缺失率为5%(2/40)。IDC组的杂合性缺失率比DCIS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发生LOH位点数目的增加,MVD数值也增加,发生LOH与未发生LOH的两组之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9例VEGF阴性表达均没有LOH发生。不同LOH水平组间VEGF的表达不同。各组间相比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H与VEGF的表达明显正相关(r=0.6580, P<0.01), LOH和MVD也呈明显正相关(r=0.8049, P<0.01)。3. LOH发生率与Her2表达(r=0.5394)、组织学分级(r=0.4972)、淋巴结转移(r=0.5064)、TNM分期(r=0.5960)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1.在导管原位癌向浸润性导管癌的发展过程中,新的微卫星位点发生了杂合性缺失,证实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基因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多个遗传物质改变积累的结果。2.乳腺导管癌染色体微卫星杂合性缺失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DCIS组的总杂合性缺失频率已经接近于IDC组,DCIS具有很高的进展转变风险,外科手术等临床治疗时应加以考虑。3.乳腺癌染色体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抑癌基因失活并通过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加速肿瘤生长转移。4.染色体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血管生成应同时检测,有助于全面分析病情。可作为病程进展标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5.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目的细胞异质性问题,避免了因时间、温度、染色剂浓度等原因产生的误差。使染色体分析的定性、定量研究更加准确易行。结果更精确更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