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谷若是以研究翻译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著称于世的。他翻译了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做到了名家名译,被西方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哈代的东方知音”。他翻译的作品被香港有关译论家称为“译作的楷模”,为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谷若的翻译非常有特色。例如,以“地道的译文”译“地道的原文”,四字格与叠韵的应用,直译加注和方言对译。本文将主要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探讨张谷若译本《还乡》中人物对话的翻译策略。小说中人物对话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故事情节、解释背景信息、推进故事发展以及创造整体美学效果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诺曼·佩奇(Norman Page)(1988:3)所说:“小说中的对话有助于发展情节、有助于读者理解故事人物及背景,这些是其他陈述方式做不到的。”本文首先简介了托马斯·哈代、张谷若及其《还乡》的中译本,然后对《还乡》中人物对话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表明《还乡》中的人物对话具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在反映英国文化,尤其是对“乡土作家”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研究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还乡》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有助于提高英国文学翻译质量,从而令我们中国人更好地吸收英国人文科学与文学艺术的精华。据研究表明,有关小说对话翻译的文献寥寥无几,研究《还乡》中人物对话翻译的专著或文章更是少之又少。但也有一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引用不同领域的理论讨论了小说对话翻译,如归化、异化、异归均衡、功能对等、文学文体理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理论及美学等。本文采用莫里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符号意义三分法,以及陈宏薇(1998:66)教授提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研究张译《还乡》中的人物对话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号学翻译法的核心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且强调一切社会符号都具有意义。功能相似的实现最终依赖于意义在目的语中的成功再现;再者,翻译即是翻译意义,意义的分类则变得至关重要。“意义相符”指的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的相符。“功能相似”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交际功能以及元语言功能的相似。通过《还乡》张谷若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分析,本文分别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三方面对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标准进行了阐释。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张谷若对《还乡》中人物对话的翻译,论文总结出翻译指称意义时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直译加注释及方言对译。言内意义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上。《还乡》中人物对话的言内意义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针对原著中用典多、术语多、地方色彩浓厚的词汇特色,张译主要表现在反复、中文叠字和四字格的使用上:在句法层面则主要表现在排比句和简单句的使用上。语用意义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还乡》中人物对话的语用意义主要包括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和社交意义三方面。总之,通过对《还乡》张谷若译本这一成功译作的系统研究,论文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要着眼于再现原文本的主要功能和意义。张老先生则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而也充分体现了其“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之翻译思想。此外,由于翻译中信息的流失无法避免,只可最小化,本文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三方面对张谷若的《还乡》译本中意义流失的起因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