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习者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三类。制约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设置的目标、归因和情感等,其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两个关键变量之一。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置、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策略运用等自主学习过程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庞维国,2003)。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心在某种任务中的具体表现(Bandura,1986)。它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影响个体的成就。它对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Bandura,1986,1997)。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选择、付出的努力、意志控制,还会影响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善其学习质量,应该把改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自我效能感越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越主动,学习成绩越好。鉴于自我效能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下探究西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1)一般自我效能感,(2)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3)自我效能感的来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明显差别(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31.567;英语专业研究生为31.41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低(14.9),相对阅读(9.033)和写作(7.6)效能感,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效能感更低,分别为6.8和6.48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有: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策略运用等。根据对非英语研究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英语自我效能感及来源的研究,本文提出教师应从11个方面来增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等。全文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并论述了在当前进行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与自我效能感、英语自主学习相关的文献。本章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第二部分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国内外的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三部分分别介绍自主学习和英语自主学习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及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第三章详细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材料、研究对象、数据收集过程与处理方法。第四章详细叙述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所得出的结果。第五章提出加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11条策略,如:提高交际能力,制定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理归因等,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第六章总结了此次研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