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昆阳裂谷之会理-东川裂陷槽内的南北向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与东西向宝九断裂、麻塘断裂所夹持的东川断陷盆地内,在成矿带上属东川矿田之落因铁铜矿集区。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是以落雪组白云岩为容矿层的铜矿床。本文通过对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区的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矿体、矿石特征、地层地球化学、岩相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查明了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①赋矿层位为落雪组上段,含矿岩性为白云岩,矿体围岩及上、下盘均为白云岩;②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保持一致,矿体与围岩界线基本清晰;③金属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④矿石结构和构造:结构以不规则微细粒状集合体结构为主;其次为半自形、它形微细晶结构;构造主要为网脉状、斑点—斑杂状、层纹状、星散浸染状,次为细脉状、团斑状;⑤铜矿化与黄铁矿化、褪色蚀变关系密切。2.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相学工作,将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成矿期可分为沉积成岩-成矿期和改造成矿期,各成矿期未进一步划分成矿阶段。3.厘定了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床的控矿因素:①受落因海盆及其落雪期的碳酸盐台地内古地理控矿;②落雪组上段地层控矿;③铜矿化受泥砂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及褪色蚀变共同控制;④部分铜矿化受层间裂隙、微变形带及穿层裂隙等次生构造控制。4.提出了上四棵树-黑树林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同生沉积-后期改造”铜矿床的观点,成矿模式可简单描述为:来自早期地层中的Fe、Cu元素不断被水解、运移,并在沉积孔隙中形成含矿溶液,随着沉积过程的不断累积,在重力作用下,原先依附在孔隙中的水及含矿溶液被不断排出,并发生向上运移,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尤其是黄白退色带附近)及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在后期区域动力作用和构造作用提供的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被加热的含矿热液质沿断层或裂隙不断渗透、循环,或局部富集成与层状矿相交的脉状矿,或局部使沉积成岩时形成的矿体进一步富集。5.总结出该矿床形成的时、空及赋存规律,矿物组成及共生规律及控矿规律;提出直接和间接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