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与教育”是教育研究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课题,人口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动,会给教育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更是长远而深刻。本研究选择了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这一特殊的人口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学龄人口变动作为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以基础教育发展遇到的困境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学龄人口变动的特征、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现实中城乡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变动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作了的理论陈述和实证分析,展现了当前由于学龄人口变动而造成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种种困境,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整个研究回答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学龄人口如何变动?本研究以人口学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当前城乡学龄人口变动的特征与机理并认为:当前学龄人口变动的拉力主要表现为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生育文化因素与城市化进程中的户籍政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当前学龄人口变动的主要拉力因素,它与教育因素、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因素一起分别造成了城乡学龄人口在数量上的剧烈变动。运用文化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生育文化是造成学校及班级内学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主要因素。得出无论学龄人口的数量变动还是性别结构变动,都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学龄人口变动如何影响基础教育?在弄清学龄人口变动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人口变动的内涵出发,归纳出学龄人口变动从时间因素、数量因素、性别因素与文化因素四个方面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时间因素是人口变动具有的首要属性,当前学龄人口变动时间上的非可控性对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数量因素是学龄人口变动最明显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在生育文化牵引下造成的学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已经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文化因素指学龄人口变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变迁,文化的差异性必定带来碰撞与冲突,体现在生师之间和生生之间,同样影响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第三,学龄人口变动影响基础教育的结果如何?本研究以教育人类学田野考察和社会学统计分析为研究手段,即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样本地区的深入考察和实证分析,展现了学龄人口变动导致基础教育发展的诸多困境:城市巨型学校与农村微型学校(教学点)的广泛存在是学龄人口变动引起的资源利用困境的典型表现;城市大量流动学龄人口不能享受“同城待遇”,在入学形式、受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方面体现出诸多不公平,“代际边缘化”现象的出现是学龄人口变动背景下教育不公平的严峻后果;学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给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困难;流动学龄人口与本地学龄人口文化上的差异性引起的碰撞和冲突,给流动学龄人口的社会融入和成长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重重困难。第四,教育如何应对学龄人口变动?基于上述困境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倡导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城乡基础教育统筹考虑,平衡生源的性别结构,农村实施小班化教学等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总之,本研究讨论了学龄人口变动对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严重冲击,以及所引起的文化冲突与融入等重大教育、社会问题,并对其原因和后果作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综合运用了教育人口学、社会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结论对如何有效保障流动中的学龄人口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