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某钼矿矿石类型为单一的钼矿石,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伴生有铜和铁,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有用金属有钼、铜。钼作为全球战略金属,其每年消耗用量都在不断地增加,目前全球钼的生产企业数量和产能持续提高,选别工艺也因矿石性质略有差异,主要是围绕再磨和选矿药剂方面进行探索改造。本文在当前钼选矿工艺的基础上,应用一种混合抑制剂、新型捕收剂K64,同时综合考虑物理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对该辉钼矿进行了工艺及其机理研究,为不断提高钼的选别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本论文首先采用化学分析、SEM检测分析等手段,对该钼矿进行了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矿中的辉钼矿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伴生有硫化铜,钼的品位为0.82%,铜的品位为0.024%,脉石矿物主要为硅酸盐矿物。 基于单因素试验研究方法,固定矿浆浓度为45%,以K64药作为捕收剂,2#油作为起泡剂,氧化钙作为调整剂,重点考察了药剂制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起泡剂用量)及物理因素(磨矿粒度、温度、浮选转速、刮泡时间、充气量)对浮选指标的综合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辉钼矿浮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矿浆浓度为45%,磨矿细度-0.074含量70.93%,矿浆温度20℃,混合抑制剂用量600g/t,pH值8.7,捕收剂K64药用量115g/t,2#油用量60g/t,浮选转速2000r/min,充气量0.3m3/h,刮泡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可获得品位2.81%、回收率94.61%的钼精矿。采用“1粗6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最终可以得到品位40.32%,回收率为93.28%的钼精矿。 由于原矿中钼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因此以MoS2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浮选过程中捕收剂(K64药)与MoS2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K64药对MoS2矿物的吸附行为,对比Langmuir、Freundlich、Tmkin三种不同吸附等温线模型,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最高,说明k64药在MoS2矿物表面的吸附属于Freundlich模型所代表的不均匀的多层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