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研究三种骨替代材料-牛源羟基磷灰石(Bio-oss)、人工羟基磷灰石(HA)和10%掺锶透钙磷石(10%Sr-DCPD)对上颌窦提升后骨再生、上颌窦提升体积的维持以及同期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为临床上颌窦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时植入骨替代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7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共54侧上颌窦,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根据植入骨替代材料不同将上颌窦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8侧),分别植入Bio-Oss、人工HA和10%掺锶透钙磷石,且每只家兔两侧上颌窦植入不同种材料。术后2、4、12w分三批处死动物,每次9只,每组6个上颌窦。收获标本,进行大体标本观察、软X线及Micro-CT检测,比较三种骨替代材料对上颌窦提升区骨组织再生、上颌窦提升体积维持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显示,A组(Bio-oss)、B组(人工HA)在4w时上颌窦提升骨窗处仅有部分骨愈合,直到12w骨窗处新生骨组织内仍夹杂着骨替代材料颗粒;而C组(10%掺锶透钙磷石)4w时骨窗已形成完整骨板封闭;提示10%掺锶透钙磷石较Bio-oss、人工HA更能促进骨窗愈合;2软X线观察显示,在各个时间点A组、B组上颌窦提升区域面积较大,且植入物均凸向窦腔内,而C组上颌窦提升区域面积均小于A、B两组,且植入物与窦黏膜接触部分呈凹形。随着时间延长,A组、B组提升区域面积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12w与2w时比较,分别下降了8.30%和11.53%;而C组提升区域面积则下降显著,12w与2w时比较,下降了74.19%;在2w、4w、12w三个时间点,C组提升区域面积仅为A组的66.29%、34.89%和18.65%。上述结果提示,Bio-oss和人工HA材料吸收较慢,能有效维持上颌窦提升体积;而10%掺锶透钙磷石则吸收较快,不能有效维持上颌窦提升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和B组提升区域灰度值均明显上升,12w时较2w分别上升了18.82%和15.38%(P>0.05);而C组灰度值则逐渐下降,12w时较2w下降了42.59%(P<0.05)和63.74%(P<0.05)。上述结果提示,随时间延长,Bio-oss和人工HA在缓慢吸收同时均有明显新骨形成,且人工HA成骨效果最好,从而增加了骨灰度值;而10%掺锶透钙磷石虽然有新骨形成,但材料吸收迅速,因而骨灰度值下降;3 Micro-CT检查显示,在2、4、12w,三组上颌窦提升体积(TV)及骨替代材料百分比(BMT)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步下降,其中A组下降最慢,B组次之(P>0.05),C组最快(P<0.05);12w与2w比较,A、B、C三组上颌窦提升体积(TV)分别下降了9.98%、17.99%(P>0.05)和79.64%(P<0.05);提示Bio-oss和人工HA吸收较慢,上颌窦提升体积维持较好;而10%掺锶透钙磷石吸收较快,上颌窦提升体积维持较差;在2w、4w时C组上颌窦提升区域新骨形成最快,到4w时提升区域内已接近完全自体骨修复;骨再生参数新生骨百分比(NBT)、成熟骨百分比(MBT)、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 N)C组也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12w时,除Tb.Th在C组最高外,NBT、MBT、Tb N均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P>0.05)。上述结果说明,10%掺锶透钙磷石在上颌窦提升区早期(2w、4w)促进骨再生效果最好,而到了12w,其效果则不如Bio-oss和人工HA;在2、4、12w三个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均B组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比较,B组、A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而B组、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在上颌窦提升骨再生期间,人工HA(B组)和Bio-oss(A组)均比10%掺锶透钙磷石(C组)更有利于种植体骨结合,且人工HA效果最好。结论1 Bio-oss、人工羟基磷灰石(HA)、10%掺锶透钙磷石三种骨替代材料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均可促使骨组织再生及种植体骨结合;2 Bio-oss和人工HA体内降解速度较慢,能有效维持上颌窦提升区体积,可单独应用;但二者骨形成速度较慢,骨再生所需时间较长;3 10%掺锶透钙磷可较快的诱导新骨形成,但降解速度快,单独应用不能有效维持上颌窦提升区体积;4 Bio-oss和人工HA较10%掺锶透钙磷石更能促进上颌窦提升区种植体-骨结合,且人工HA效果优于Bio-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