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数字技术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存、展示和传播,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文化传播、文化数据的在线服务与文化数据的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数字技术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存、展示和传播,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文化传播、文化数据的在线服务与文化数据的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客家人及其文化广泛分布在不同区域,客家文化数字化资源由各地区自己保存,形成了客家文化数据的分散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的“信息孤岛”,限制了客家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本文尝试将服务聚合技术和多数据库中间件技术引入到客家文化数字资源网络服务中,以达到联合不同区域不同站点的客家文化数字资源,使多站点的文化数据资源能够协同地提供服务,促进客家文化数字资源的共享。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技术和方法概述。介绍了 REST架构,探讨了 REST风格的地理信息服务,REST风格的地理信息服务层次模型和多数据库中间件技术,并对客家文化数字化数据资源进行了介绍和分类。(2)多站点客家文化地图资源协同服务。从REST地图服务的聚合角度研究多站点客家文化地图资源协同服务。针对客家文化地图服务的特点,制定了符合客家文化地图服务实际情况的元数据描述规范,使得REST风格客家文化地图服务描述变得简单化实用化。提出了客家文化地图服务发现机制和聚合流程,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站点客家文化地图服务聚合奠定了基础。(3)多站点客家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协同服务。针对如何解决不同区域客家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独立存储在不同站点上这种资源分散性特点,本文在对多数据库中间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站点客家文化数据集成模式与框架,设计了各站点客家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存储规范,以及多站点数据查询处理方法。给出了基于多数据库中间件的不同站点客家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协同服务流程。(4)客家文化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原型系统的实现。设计开发了客家文化数字资源协同服务原型系统,该平台能够实现客家文化数据请求者获取不同区域不同站点上的客家文化地图服务,并能够将不同区域不同站点的客家文化地图服务进行聚合。在系统中可以根据区域的不同来搜索该区域站点上的客家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并进行展示。达到了不同区域客家文化数字资源的协同服务目的。
其他文献
<正>现代国家治理必须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政府负责、社会调节、公众参与,依法、民主、科学的实施;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最终要服务于"五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
本文主要介绍和讨论了再保险人风险约束下的最优再保险问题。本文首先引入了再保险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再保费准则,介绍了期望效用准则和风险态度等再保险相关的基础知识;简
古新世—始新世界线(P/E,~56 Ma)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层界线之一,在界线附近发生的PETM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是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极端气候事件。PETM事件最显
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资源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越发重要,甚至成为了保障国民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电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线路
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的变动需要债权的原因行为以及物权的公示为要件,物权的公示主要有不动产的登记以及动产的占有和交付。物权的公示具有物权推定的效力,部分物权由于不满足物权的公示原则,物权法并没有纳入保护范围,但是对于这些权利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事实物权理论的提出是为了保护被法律所遗漏的不符合物权公示原则的物权性权利。但是这一理论提出之初就面临着诸多的争议,本文试图对于事实物权做出新
随着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变化,区域优势逐渐凸显,房地产价值以及居民居住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和管理模式都逐渐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环境以棚户区为例,已不满足当前建筑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棚户区的改造需求因此而日益凸显。具有针对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不仅顺应民生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刺激投资进一步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应。虽然各地棚户区改造都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越来越重视网络消费,大学生消费者这一特殊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当前网络消费的主力军之一,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对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正>教育观察杂志社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证的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中学时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发展时期,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应该考虑育人,更重要的是育智。从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设计了几种心理
<正>匠心番职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学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9亩,在校生4800多人,专任教师270多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