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早期诗歌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口传时期,后来由于文字的广泛使用,才变成了以文本为主要存在形态的样式。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广泛使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使中国诗歌的传播方式及其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讨中国早期诗歌的口传时期是一个很有学术意义的课题,前人在这方面鲜有涉及。我认为中国早期诗歌的口传时期里,颂诗是其主要的样式。而早期诗歌的文化背景又是以原始宗教的变迁为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的。早期原始宗教文化,经历了史前巫术文化,夏商祭祀文化,和西周礼乐文化的类型演变。三种文化的深层,是特定的宗教思想,而其表层,则是一套程式化的仪式文化。仪式的核心就是“颂”——仪式叙述。仪式一般在明堂中进行,所以同明堂行政制度关系密切。颂诗正是这仪式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下,“仪式叙述”的内容及其中包含的宗教意识、观念,还有其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就以上三个文化类型来说,在巫术文化中,“仪式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祝辞;在祭祀文化中,仪式叙述的内容主要是颂神歌和行政宪令;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礼乐歌辞。 本文分两部分共八章探讨颂诗的起源与流变问题。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是在回顾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颂诗为用于神圣仪式的、歌乐舞相配合的言语唱诵的结论。同时还梳理了颂诗产生和流变的仪式文化背景,指出歌乐舞一体的颂诗,作为早期诗歌主流,其传播方式为口头唱诵的事实,揭示出其口头诗学方面特征。并简要地描述了颂诗及颂诗的主体在夏、商、西周的演变过程,及它们在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章,分别以实证的方法辑考三代的颂诗文本,考察了夏、商、西周时期颂诗由萌芽到发展,最终走向成熟和分化的全过程。在夏代之前,有《葛天氏之乐》、《韶》等颂乐,夏代则有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大夏》之颂,经我考察,《大夏》在乐舞上继承了《韶》,而其歌辞文本则在《尚书·禹贡》中。商代文化较夏更进一步,故商代之“名颂”《大濩》无论在乐舞方面,还是在歌辞方面都更趋精致。今传《商颂》五首(春秋时尚存十二首)即《大濩》在不同时期之文本。借助甲骨卜辞,还发现了商代颁布农时的“月令辞”,和商人明世系、教国子的“表谱刻辞”,它们也是在颂诗仪式上唱诵的内容之一。到了周代,祭祀文化式微,理性精神使人们不再想信鬼神,仪式文化高度礼制化,成为现实世界的种种统治规范。颂诗依附于不同的礼仪,逐步分化。颂诗不再象先前那样具有神圣和禁忌的特点,先前作为仪式主体的巫史的地位为贵族文人所代替,颂诗也逐渐与乐舞脱离,并吸取民歌的特点而演化为雅。而仪式叙述中的其它成分则分别演化为散文的历史、神圣的铭辞等新的文体。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两章中,还研究了颂诗所形成的诗学传统对战国诗歌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对屈原和荀子的影响。对屈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颂诗中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在《离骚》等作品中的复活,以及《九歌》、《天问》等作品对颂诗形式和内容的继承。对于荀子的创作而言,《成相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颂诗的遗影,它实际上就是作为大传统的颂诗向小传统演变的活的“化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针药并用治疗肾虚精亏型精少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机理。 方法 选择符合肾虚精亏型精少不育症诊断标准的男性不育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0例,运
祭祀在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郊祀则是汉武帝时代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汉《郊祀歌》作为一种宗教文学,深刻反映了武帝时期宗教观念和郊祀礼乐。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
由于代理问题,管理层在进行资源调整决策时会产生自利行为,从而影响成本粘性。现有研究表明,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可能会强化成本粘性。然而,文章发现,管理层的某些自利行为也可
采用基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遥测、跟踪与指挥系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遥测、跟踪与指挥的覆盖率、定轨精度、飞行器全程测量和对多目标的同时遥测、跟踪
<正> 少数民族戏曲应该体现出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因为,少数民族戏曲艺术的“个性”愈鲜明,其发展的基础则愈坚实,也才能为更多的人喜爱。毛泽东同志说过:“艺术的民族保守
余华在沉寂七年后写出了一篇颇有争议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小说以一个幽灵的视角,讲述了其死后七天内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现实社会的荒诞性;通过小人物的生活展示了
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兴的搜索寻优技术,它模拟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借助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逐步逼近最优解。具有隐并行机制和自适应性,因此他非常适合于
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产业集群的经济行为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嵌入性的基础之上。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分析
本文从产业集群"嵌入性"特征入手来分析海西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供分析两者关系的理论框架,二是探讨嵌入性特征在海西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