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底铸法浇注过程中流场分布不恰当,导致钢水对浇道过度冲刷,铸模中钢水喷溅,卷渣,吸气,从而导致铸坯产生外生夹杂物,表面裂纹等缺陷,从而降低铸坯的内部和外表的质量,降低产品收得率。本实验的前续研究提出了在浇铸通道中加入螺旋定子,让钢水通过螺旋定子时形成旋流,形成较为平稳的钢水旋转流动情况。
本研究进行了螺旋定子下的旋流水模型底铸实验,研究了结构参数(螺旋定子角度60°180°,螺旋定子位置(中注管(上、中和下),横浇道(前、中和后)和上浇道))对中注管气泡及铸模内流场的影响。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中注管内气泡分布,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铸模内的驼峰高度,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获得浇道及铸模内的流速分布。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中注管内安装定子
无旋流时大量气泡侵入中注管深处,有定子时气液交界面距中注管入口距离(Hi)变小且Hi下方的大气泡、小气泡数量也减小;随中注管定子位置(Hst)深入,Hi和大、小气泡的数量都与定子位置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定子离中注管入口670mm时,Hi和大、小气泡的数量最小。Hst低于670mm时,会在中注管下部产生漩涡,气泡会集中于中注管中心。中注管与铸模距离较远,中注管旋流对其影响很弱,但定子距离中注管入口670mm处,铸模内中心轴线速度、径向速度、驼峰高度及液面波动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好。
(2)横浇道内安装定子
横浇道定子使得铸模内中心轴向、径向速度都变得最小且均匀、稳定,径向速度大致成轴对称均匀分布。定子处于310mm处时,铸模内液面高度差最小,波峰数量最少,液体表面的波动性最小,有助于初期平稳充型。
(3)上浇道处安装定子
Hi和大气泡数量都随着上浇道定子扭转角的增加(60°~180°)而线性减小,而小气泡数量呈现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无定子时的相比,铸模内液体中心轴向最大速度、液面高度差降低,有利于抑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过程中,气体卷入液体内部,减小卷气的倾向性。另外,有和无定子时,随液面高度的增加,速度都不断减小,驼峰高度也降低,波峰数量减少,中心波及边波的波动幅度减少。无定子时,靠近中注管一侧的铸模内径向速度要小于远离的一侧,有定子时,定子产生的旋流使径向速度大致成轴对称均匀分布。
本研究进行了螺旋定子下的旋流水模型底铸实验,研究了结构参数(螺旋定子角度60°180°,螺旋定子位置(中注管(上、中和下),横浇道(前、中和后)和上浇道))对中注管气泡及铸模内流场的影响。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中注管内气泡分布,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铸模内的驼峰高度,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获得浇道及铸模内的流速分布。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中注管内安装定子
无旋流时大量气泡侵入中注管深处,有定子时气液交界面距中注管入口距离(Hi)变小且Hi下方的大气泡、小气泡数量也减小;随中注管定子位置(Hst)深入,Hi和大、小气泡的数量都与定子位置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定子离中注管入口670mm时,Hi和大、小气泡的数量最小。Hst低于670mm时,会在中注管下部产生漩涡,气泡会集中于中注管中心。中注管与铸模距离较远,中注管旋流对其影响很弱,但定子距离中注管入口670mm处,铸模内中心轴线速度、径向速度、驼峰高度及液面波动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好。
(2)横浇道内安装定子
横浇道定子使得铸模内中心轴向、径向速度都变得最小且均匀、稳定,径向速度大致成轴对称均匀分布。定子处于310mm处时,铸模内液面高度差最小,波峰数量最少,液体表面的波动性最小,有助于初期平稳充型。
(3)上浇道处安装定子
Hi和大气泡数量都随着上浇道定子扭转角的增加(60°~180°)而线性减小,而小气泡数量呈现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无定子时的相比,铸模内液体中心轴向最大速度、液面高度差降低,有利于抑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过程中,气体卷入液体内部,减小卷气的倾向性。另外,有和无定子时,随液面高度的增加,速度都不断减小,驼峰高度也降低,波峰数量减少,中心波及边波的波动幅度减少。无定子时,靠近中注管一侧的铸模内径向速度要小于远离的一侧,有定子时,定子产生的旋流使径向速度大致成轴对称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