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cell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初探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利用及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重视。聚乳酸(PLA)因其具有原料易得可再生、产品毒性低、可完全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之一。但由于PLA尚存在脆性高、热变形温度低、冲击性能差等缺点,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为此,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采用各种增强材料来改善PLA的性能。其中 Lyocell纤维因其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广泛、可再生、可降解等特点以及综合性能好、生产环保等优点,应用于增强PLA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本论文以Lyocell纤维为增强体、PLA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注塑成型法制备了绿色的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Lyocell纤维含量和长度、共混工艺及条件、界面改性处理方法(等离子体放电刻蚀、偶联剂处理)以及热处理条件(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界面结合形貌等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论文首先在微型双螺杆共混工艺条件下,探讨了Lyocell纤维含量及长度对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yocell纤维含量为6%、长度为4mm时,其在PLA基体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对应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49.60 MPa、2.60GPa和2.61 kJ/m2,比纯PLA分别提高了15.3%、13.0%和4.4%。  为了改善采用微型双螺杆共混工艺制得的复合材料尚存在纤维含量较高时易堵塞螺杆的缺陷,本论文进一步采用密炼共混工艺展开了相关研究,并比较了微型双螺杆共混工艺和密炼共混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微型双螺杆共混工艺相比,密炼共混工艺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佳,界面结合效果相对较好,在该共混工艺条件下,本论文也探讨了Lyocell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其影响规律与微型双螺杆共混工艺下的规律类似,其中,当Lyocell纤维含量达1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其拉伸强度及模量、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50.92MPa、3.42GPa、3.36GPa、2.75kJ/m2,分别比纯PLA材料提高了4.8%、6.9%、98.3%和5.7%。此外,研究还发现,Lyocell纤维强度越高,对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Lyocell纤维与PLA基体两者间的界面结合性能,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本论文还采用等离子体放电刻蚀物理法对Lyocell纤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经适度等离子体放电刻蚀过的Lyocell纤维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大,对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改善。除了等离子放电刻蚀外,本论文还探讨采用偶联剂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结果显示:经偶联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或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的Lyocell纤维所制得的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之下,采用偶联剂 HMDI可更有效地改善Lyocell纤维和PLA间的界面结合作用,由此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当偶联剂HMDI含量达到1.0%时,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优,与未加偶联剂的 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7.1%、10.5%、32.3%、19.5%和23.7%;而与纯PLA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则分别提高了67.1%、18.4%、23.4%、70.8%和36.5%。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本论文还探讨了热处理对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论文实验范围内,在一定的热处理时间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拉伸模量及弯曲模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在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在110℃下,热处理时间4min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的达到45.81%,继续延长热处理时间,结晶度的变化趋于平缓。由此可见,对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改善效果较合适的热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为110℃,热处理时间为4 min。经此条件下热处理的 Lyocell纤维/PLA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为3.95GPa和4.96GPa,分别比未经热处理的复合材料增加了6.18%和20.98%,且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139.7℃,较未经热处理的复合材料提高了57.8℃。
其他文献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生态需水量是保护和维持水环境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清潩河流域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量分
学位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高速化、重载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构件抗疲劳设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牵引梁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动车组的运行环境较为复杂
近年来纳米金属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催化性能、电磁性能和光学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形态和结构如颗粒状、线状、棒状、片状、不规则状的金属纳米材料被相继合成.超声化学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DAMO)能够在厌氧条件下,以甲烷作为电子供体,NO3-或NO2-作为电子受体,利用功能微生物的作用,将甲烷氧化为二氧化碳,硝态氮及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为新型低物耗废水脱氮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由于参与该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生长缓慢,富集培养困难,从而制约了其发展。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反硝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光催化剂,TiO_2以其无毒、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而最为常用。在水处理领域,悬浆型光催化反应器因其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而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由于受到从水中回收纳米二氧化钛微粒的困扰,悬浆型光催化反应器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克服催化剂分离的困难,人们研究报道了将二氧化钛负载在玻璃珠、玻璃纤维、沸石等载体上的负载型光催化剂。然而,由于这些光催化剂载体较小的比表面积
氮素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可以在脱氮同时产生电能,为污水脱氮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文献分析发现MFCs脱氮面临着反硝化易、硝化难的瓶颈,而污水中氮素多以氨氮的形式存在,严重制约了MFCs技术的应用。本论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光催化与MFCs的结合技术,制作了光催化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Photo-MFCs),采用p、n型两种光催化剂实现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富集,利用
剩余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目前处理处置污泥的方法中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方法。剩余污泥在土地利用中,本身含有的有毒重金属会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通过食物链则会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氮,磷,钾等)和有机物,这些矿物元素和有机物可以使土壤有肥力,农作物多产。所以去除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就变得十分有意义。本实验以徐州国祯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电解质,阴极液种类
孔雀石绿常被用于治陶业、纺织业、皮革业、食品颜色剂和细胞化学染色剂,1933年起作为驱虫剂、杀虫剂、防腐剂在水产中使用。目前孔雀石绿虽已由于其高致癌和高致畸、致突变被许多国家列为水产殖禁用药物,但是孔雀石绿作为一种染料很容易购得,而且流通渠道管理不善导致其禁而不绝。国内外关于鱼体中发现孔雀石绿的消息仍时常见报。目前国内外对孔雀石绿的研究多重在检测水生生物中所含孔雀石绿量,对水体中孔雀石绿浓度对水生
膜污染是影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纤维膜及膜组件之间存在复杂的流体力学影响,膜组件设计及分布等不合理性会加剧膜污染、影响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