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引自河南温县农科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L.)品种“北京1号”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至2006年度在陕西省汉中市忠诚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地黄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结合不同施肥措施,分别对地黄进行多种栽培技术处理,建立了地黄的规范化生产技术并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组合试验,研究了地黄生长发育动态及最佳采收期,以及采后不同加工方法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地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地黄GAP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春季不同播种期播种的地黄的株高、叶面积、冠幅、产量等指标,发现地黄生根、发芽、开花等所需的时间随播种时间而不同,各项指标差别不确定。适宜的气温和土壤含水量能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汉中栽培地黄最佳时期应定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2、地黄繁殖种块直径主要影响地黄根茎产量。以直径4~5cm种块繁殖采收后产量最高。地黄适宜栽植深度以7~8cm最优,产量最大,在地黄生长期内对苗高、冠幅、叶面积变化各处理相比较差异不大,而3个处理其产量相比较差异大,以7~8cm深度采收后产量最高。地黄适宜的栽植密度为宽垄1.5米,1垄4行,行株距30cm×25cm。栽植密度对地黄产量影响较大。地黄以起垄35cm的耕作方式处理采收后产量最高,但生长期内苗高、冠幅、叶面积变化曲线走势以平栽最优,起垄35cm次之。地黄适宜栽植方式为条播,其产量高于穴播处理,产量有较大差异。生长期内苗高、冠幅、叶面积变化互相比较差异不大。条播方式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种植。3、地黄种植在土壤肥力适宜的地块时采用间苗、定苗方式,同时采用适当栽植密度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地黄的产量。地黄去蕾处理研究表明去蕾不补肥处理采收后产量最高,去蕾,补肥采收后产量次之,二处理产量差异较小;不去蕾,补肥处理产量与前二处理差异较大。不去蕾,不补肥试验采收后产量极低,与其他处理差异大。4、为了防止地黄串皮根形成,在地黄生长过程中,出苗后要及时、适当松土除草,避免地黄块根细小,甚至于不膨大,商品性变差,产量降低。草木灰拌种对提高地黄产量影响不大,但可以促进块根愈伤组织愈合,提高发芽率。用敌克松2.5kg/667m~2对地黄土壤消毒处理采收后产量最高、用退菌特1.5kg/667m~2对土壤消毒处理采收后产量次之,不用药剂对土壤消毒处理产量最低。5、地黄药用部位地下根茎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在11月中旬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地上部分的枯萎有效成分含量有所降低。综合确定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地黄的最佳采收期,采收期比传统采收期晚,采收年限为一年。地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表明地黄根、苗的干、鲜重变化曲线是典型的双S曲线。地黄中有效成分的积累相对于其块根的膨大及重量的变化和干物质的积累不呈明显的正相关。6、用淘洗方法处理的地黄梓醇含量高于用淋洗方法处理,淘洗6分钟效果最佳,淘洗3分钟次之,淋洗6分钟最差。地黄最佳干燥方法以先50℃后再60℃变温烘干梓醇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