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心脑血管意外等造成的心跳呼吸骤停事件80%发生于院外,现有的医疗急救体系难以在3-5min的黄金救治时间内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因此以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技能普及为代表的急救社会化成为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目击者能否给予伤员及时有效的初级生命支持成为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这不仅要求目击者掌握CPR技能,还必须有足够的施救意愿。2010CPR指南将提高目击者实施CPR意愿列为与技能掌握同等的位置上,而目前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技能的掌握与推广,对于目击者现场实施CPR的态度、意愿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较为少见,如何提高施救意愿、如何清除施救的障碍因素还需要探讨。目的针对国内心搏骤停发生率逐年上升但院外急救中低CPR施救率的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以护理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希望了解在技能掌握的前提条件下,研究对象在院外非工作期间对心搏骤停伤员实施CPR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情况,分析施救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CPR技能意愿的对策,为提高目击者CPR施救率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众掌握CPR技能而不愿施救的窘境。方法①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8名护理从业人员进行质性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②根据质性访谈、文献回顾结果获得院外实施CPR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内容条目池,同时以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为指导初步拟定问卷,进行专家咨询及预实验,并修订问卷。③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对厦门市2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家综合性二级医院及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92名护理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质性访谈资料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定量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Cronbach’sα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等测定自设问卷的信效度;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通过质性访谈,得到护理从业人员对院外实施CPR态度及影响因素的两大主题:对实施CPR行为的认知,包括:对施救行为结果的判断、对第一目击者施救行为的看法、对自己参与施救行为的看法;施救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责任感、家庭与社会因素、施救现场环境因素、技能掌握因素、没有防护措施、缺乏法律保护。②自制包含36个条目的院外实施CPR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问卷重测信度为0.813,Cronbach’s a系数为0.784,CVI为0.89。③共发放问卷420份,有效回收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施救行为态度维度(15.06±5.56)分,主观规范维度(2.90±5.36)分,感知行为控制维度(13.30±9.21)分,施救行为意愿维度(0.16±1.71)分。施救意愿与研究对象参与CPR学习培训、过去实施CPR经历、工作科室有关;社会人口学资料中,有无心脏性猝死家属也是影响施救意愿的因素之一。与施救意愿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为:实施CPR经历、CPR学习培训经历、是否有心脏性猝死家属以及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影响护理从业人员施救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实施CPR经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①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的三大要素分析表明:护理从业人员对院外实施CPR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主观规范处于中等水平,但面临的行为障碍因素较多,对院外施救行为持谨慎态度。②提高目击者施救率的建议:提高CPR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科学安排复训课程、提高目击者应急能力、建立电话调度员角色、消除人工呼吸的障碍、合法保护施救行为、加强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