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是20世纪80年代集我国当代众多学者心血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它的出现标志着汉语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汉语辞书的编纂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由于其编纂时间长、涉及面广、编写人员众多等原因,《大字典》在继承前人成果、锐意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近些年来,已有不少学者纷纷撰文对《大字典》中的缺点进行了指正。然而,这些文章多限于说明《大字典》的具体问题,而未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发现、分析。基于前人研究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汉字形义关系的角度出发,即以汉字“形义相一”原则为标准,对《大字典》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审视、分析及考证,希望能够对其日后的修订工作及其它辞书的编订有所裨益。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表意的特性,即汉字的形和义是统一的。无论是早期的汉字还是后世晚出的新字,人们都希望这些记录汉语符号的汉字具有明晰、直观的特点,能够使人见形而知义。历代的文字学家如许慎、段玉裁、杨树达等人也多是根据汉字“形义相一”的特点来考证字义的,并因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字典》是一本以解释汉字字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辞书,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来考察其中的不足。以“形义相一”为标准,不仅可以探讨《大字典》在本义处理上的缺憾,同时还能考察其在引申义和通假义处理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文章从汉字形义关系的角度,对《大字典》(八卷本)进行全面的考察,我们把从形义关系角度发现的不足分为释义和义项两大类。在释义上,《大字典》在对一些字本义的确立上出现了失误;并且,还把相当一部分通假义误作引申义处理。在义项上,由于其没能以“形义相一”的标准正确地处理古注,导致一些虚假义项的产生;而且,由于不明通假致使本属同一义项的意义被分作两个或三个处理。总之,本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以“形义相一”为标准分析《大字典》的不足,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这就为其将来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形义相一。以此为基准,能大大减少由于编订人员众多而造成的内容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大字典》的质量,保证其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